制度开门
新加坡直到1955年经济发展水平仍较落后,人均国民收入很低,大批工人失业,住房紧缺,并且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体系,绝大部分职工没有养老保障,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安定。
新加坡政府在大量考察欧美、香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于1955年建立中央公积金制度,同年7月成立了中央公积金局。当时建立公积金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公积金这种强制储蓄制度,预先筹集个人养老资金以解决职工的养老问题。
之后,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公积金存款大幅度提高,政府允许公积金会员动用存储的公积金购买政府组屋。1960年2月成立了建屋发展局,制定了“五年建屋计划”,用廉租屋形式向居民提供大量的政府组屋;在1964年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政府组屋计划,从出租廉租屋为主向出售廉价屋过渡。
目前,新加坡的居民居住在由政府建屋发展局提供的政府组屋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7.6%,其中廉租屋人口占8.6%、廉价屋人口占79.0%;其余12.4%的人则住在入息公寓或私人花园住宅中。人均居住面积已超过20平方米,现居民对其住宅满意率达95%以上。
在建立之初,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基本宗旨是为退休雇员或提前非自愿脱离劳动力的雇员设立的一项强制性储蓄计划,即55岁以下的雇员及其雇主必须按薪水的一定比例缴纳公积金作为防老储蓄,具体缴费率根据生产力发展情况由中央公积金局和全国工资理事会商定。它严格规定除本人和家庭不幸事件应急之时可按规定提款之外,只能到退休年龄方可提取作为养老费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积金的不断积累,公积金的使用范围逐步扩大。
1968年以后,公积金开始介入住房领域。公积金帐户分如下3个户头:一是普通帐户(公积金的72.5%),用于家庭的投资,如购买政府组屋等;二是特别帐户公积金的10%),达到退休年龄时方能领取;三是医疗帐户(公积金的17.5%)。公积金的缴纳以每月薪金6000新元作为顶限,超过6000新元部分不计算公积金。
公积金已演变成为由保健计划、家庭保护计划和退休计划来体现对会员及其家人利益的保障。保健计划包括保健储蓄计划、健保双全计划和增值健保双全计划。家庭保护计划包括家庭保障计划和家属保障计划。1987年始,中央公积金局推出最低存款计划,以确保会员退休后,每个月能继续享有固定收入,充作晚年养老的开销。公积金会员由60岁开始,每个月都会收到由公积金局支付的一笔固定收入,直到他的最低存款利息均被用完为止。
按照新加坡法律规定,所有受薪人员在新加坡参加工作时,就自动成为公积金会的会员,必须交纳公积金,不论雇员是属于哪一年龄组别,最高的每月交款是根据月薪6000新元为限。规定雇主和雇员双方均须交纳一定比例的款项作为雇员的公积金。公积金交纳比例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时至今日,55岁以下的公积金会员,本人与雇主的公积金交纳率为各20%。
中央公积金局对公积金的管理独立于新加坡政府的财政之外,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使公积金成为独立稳定而信誉高的储金。中央公积金局专门负责公积金的汇集、结算、使用和储存。它首先计算出必须支付的项目后,将余额大部分购买政府的公债或部分的能确保收益的股票。政府财政无权动用公积金款项,却负有确保偿还公积金的义务。公积金在确保稳妥可靠收益的前提下,可完全纳入国家预算为增强国民经济的调控而加以运用。
会员公积金存款额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工作收入,并非来自社会的再分配。为了获得可靠的社会保障,只有努力工作,争取更高的收入,才可能存入更多的公积金。随着公积金制度的完善趋向多元化,公积金可供使用的款项逐年增加,更激发会员们为增加公积金的存款额而发奋工作。新加坡推行中央公积金制度由于具有以上主要特点,因此它优于西方式的已陷入两难困境的社会福利制度。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虽带有强制性色彩,但实践证明:由于该制度良性循环,至今不仅日趋成熟、完善,而且方兴未艾,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
由此,借鉴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可以建立一种新型的公积金制度,即通过一个新的公积金帐户将住房公积金与医疗保障结合起来。它分为如下2部分:住房帐户和医疗帐户。平时,2个帐户分别独立核算。医疗帐户不足部分可通过社会统筹基金、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及职工个人来解决。
而医疗帐户的年终节余部分则纳入住房帐户,以增加住房帐户金额。通过建立这种新型的公积金制度,一方面可提高住房公积金的积累速度;另一方面,会强化个人的医疗费用意识,加强了职工的个人费用意识。另外,由于实行一个帐户,年末一次结算、归并,也简化了操作过程,避免了公积金管理费用的过大,真可谓“一石三鸟”之计。总基金实际上是由住房帐户资金与医疗帐户年末余额组成。个人购房贷款直接由总基金完成,而医疗费用的支出则由医疗帐户完成,即住房帐户的资金流动是单向的。新的基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住房公积金积累速度慢的问题。
(保留所有权利,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制度开门”公众号。(胡艳、徐勇《新加坡和公积金制度及其启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关于X光安检与健康,其实早有研究定论?
福建女子枪毙美国悍匪背后的秘密
美国的校车为何免费、耐撞又很少出事?
最后一道防线:美国对穷人的食品券制度设计
美国警察能像“雷洋案”一样搜查公民吗?
核爆背后的“先军政治”到底是什么?
“雷洋案”如在国外,侦查期限可拖多久?
美国情报机构是如何做到预算信息公开的?
新加坡是如何管理“快播”类网站的?
东京的考生考东京大学是否也容易?
美国为什么能让宜家甘心召回产品?
为何瑞士和希特勒都喜欢全民公决?
为何“南海仲裁”用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能让中美吵起来没完?
打脸:为何日本那个比太平岛小800000倍的“冲之鸟床垫”是礁不是岛
“国王之手”说走就走,英国首相是个苦差事?
法纳粹还是法兰西斯坦?暴恐下民族融合梦仍未醒
从魏玛共和国到土耳其共和国:民主崩溃是如何合法进行的
公务员有言论自由权吗
建国240年,“美帝”为何无政变
Party?美国政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为何开成这样欢乐
什么是日本“工匠式”的建筑管理?
“爱国”问题:德国“义和团”是如何被逼成一小撮的?
永别了,武士道:今天的日本怎么开展“爱世界、爱和平”的爱国主义教育
日本为何把教师列为公务员?
流水的首相铁打的猫,已成前首相的正国级老同志现在能住哪?
安倍何时能下台?解读巨变下的日本首相更迭机制
天皇退位:“幕府风云”中的制度解读
被主持人都无视的代总统主持奥运开幕式,巴西总统怎么了
为何在台湾依然还有“通奸罪”?
马蓉之诉:夫妻间有无隐私权?
以王宝强为例,谈孩子离婚权益保护制度
华为也“患”大病:重大疾病保险为何能成为英国寿险的主流
金融危机也没亏:中国学得了美国养老金入股市吗?
想起禁药前辈约翰逊,谈美国体育界兴奋剂的处罚程序
奥运会结束了,运动员退役后如何开始新生活?
奥运背后的制度设计:美国田径接力队与陈欣怡申诉的国际体育仲裁院,究竟是个什么组织?
制度分析:不靠谱的明星婚姻与靠谱的婚前财产协议
美国大学生奥运冠军诞生制度,不仅是特招这么简单
巴西人抵制奥运圣火的背后:如桑巴般火热的公民社会
没钱办奥运,因为巴西在搞统一医疗和保障房
绝对安全!瑞典的核废料处置先进水平是如何做到的
从抗争到坦然:台湾是如何能将垃圾焚化厂建在居民隔壁的?
为何手机实名制反而有助电信诈骗?来自韩国的实践教训
路边摊的米其林美食奇迹:新加坡的街头小贩管理
西方的国企为何不炒房而是干战略行业?
牛头不对马嘴的中美房产税概念
金融暴死:日本房价突然崩溃的那些制度细节
个人隐私:汕头书记如何让自己不被警察窃听
法国开G20的安保制度是什么样的
国宴能吃啥?解析我国外交礼仪的制度规定
10位遭刺4位死亡,美国特勤局如何保护总统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