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养老金怎么还不调?
十几年来,国家每年都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经形成了常态化的调整机制。每年春节前后,退休人员都能收到这份新年大礼。偶尔政策发布的时间晚一点,但一般也不会超过3月份,而且之前所欠的增长部分也会补发给退休人员。很多退休人员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过了春节就等着养老金调整的消息。
今年的情况有点特殊,一直到现在,快半年了,官方还没有正式发布养老金的调整方案。为什么今年的消息发布这么晚?真相原来在这里——
有消息人士称,今年是我国首次将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同步调整,共将惠及1亿多退休人员。由于刚刚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同时又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首次纳入调整范围,因此调整工作变得非常复杂,需要做大量工作,导致消息迟迟不能发布。
养老金并轨谁是最大受益者?
随着养老制度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一事已经被提上日程,《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获悉,未来缴纳和补齐养老保险所需要的资金将来自财政拨款,该决策已经获得相关财政部门的批准,而并非传闻中的“动用企业养老金账户”。
众所周知,养老双轨制生硬的将公职人员和企业职工的养老制度划分开来,不免让社会产生潜意识,这明显的是对企业职工的歧视和不公,这种不平来自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缺陷。当然养老双轨制最大的不公体现所在,退休工资替代率悬殊,机关事业人员退休工资通常能达在职工资的80%到90%,这几乎是企业职工退休工资的数倍。然而与此形成迥异的,公职人员的工作强度、竞争强度、社会贡献的可衡量性,都远不如企业职工,这也正是养老双轨制被企业职工所深深不满所在。如果养老并轨成功,这就意味着公职人员将与企业职工一样从社会保障机构领取退休待遇,不再由原单位专门管理,这被不少人视为身份和地位的降低或者平民化,让企业职工多少感到一些心理平衡。
因为改革还未进入实质阶段,成功与否、成效如何,都得让时间和公众的直观感受来检验。事实上,这项改革中,企业职工几乎不涉及,因为改革是将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向企业职工保险制度看齐,当然这绝不是要简单的降低公职人员的退休待遇,事实上,改革后也并没有降低。表面上,改革后公职人员退休后与企业职工领取相差无几的待遇,但企业职工并无得到强制保障的年金作补充,两者实质上的退休待遇差距还是存在的。改革最大的变动不是看得见的制度统一,而是为此支出的财政资金转移方向,在改革前,这笔资金要等到公职人员退休后支出,但改革后,这笔钱则要提前进入社保基金,变成不能随意动的“死钱”,这意味着国家可支配的现金减少了一大笔,这对社会是损失还是保障?是利还是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