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缺口”终究要靠制度补救

来源:颐养通作者:日期:2016-06-07

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养老金可能的“缺口”,如何平衡地区之间的落差,还需要更为缜密的制度设计,悉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那一条底线。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养老,事关人伦,事关人类代际更替的沉重话题。无论养老涉及的资金多寡、精力多少,都是重要的社会命题之一。养老金是否有“缺口”,更是直接关系到代际公平与支付焦虑的核心命题。人社部530日发布的公报显示,2015年全年五项社会保险(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大于支出,2015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9937亿元。这,无疑为人们服下一颗养老的定心丸。

2015年的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显示,剔除财政补贴后当年养老保险“缺口”将超过3000亿元,在2014年“缺口”的1563亿元的基础上又多了不少。可以说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判断,但又不足以描述整体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道理很简单,这个“缺口”只不过是增幅与支出的差距。

简单地说,养老金作为“五险一金”的一种,增幅总是受到经济增速的影响,支出总是受到当期支付的制约。因此,两相抵触的差额取决于当期的特殊状况,也受制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的短期状况制约。尤其是,正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近年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收入增幅均低于支出增幅。短期的“缺口”如同相对滞后的经济增速与财税增收的速度一般,难免会“慢一些”,不尽如人意“一些”。

但与此同时,养老金的收益却在不断改善中。比如,一方面是养老金投资于资本市场,可以获取投资收益。尽管这种投资的收益普遍认为风险不低,但却为各国普遍适用,增速也为各方普遍认同,“通过这样一系列的组合政策,来拓宽资金筹集的渠道,增强基金自身的收支平衡能力”。另一方面,社保基金的增长率近年来也连续高于收入增长率,从另一侧面印证了投资的可靠性。

同时另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是,全国账面有结余,地方账面已有缺口,表明全国养老金没有得到统筹使用,资金效率偏低。由此,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养老金可能的“缺口”,如何平衡地区之间的落差,如何“破茧成蝶”,破除个别企业的逐利性,使社保实现最广大的公益性与监管的周全性,都需要更为缜密的制度设计,悉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那一条底线。


了解最新鲜的养老行业咨询

学习最健康的老人养生知识

关注最领先的行业解决方案

在线客服 计算器 意见反馈

BMFWDT

社保交通咨询请关注便民服务大厅公众号

点击可复制微信关注公众号,找人工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