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什么这么难?
正如大部分人学习使用电脑,不应该从汇编语言或C语言学起,也不应该从五笔学起,而是从实用目的开始了解——想跟人交流,就学怎么发邮件、聊QQ;想写个文稿,就学拼音输入法和Word排版。同理,Penny不需要一个学期的物理学史课程,只要懂一点男朋友的研究到底有多牛。你,如果出于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不必须写索引、列大纲、记笔记。
甚至,你不需要读完整本书。
《福尔摩斯探案集·血字的研究》中,华生医生惊讶地发现,福尔摩斯居然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旋转。福尔摩斯解释道,因为人的大脑容量有限,他不能让这些没用的知识占据那些有用知识的位置,“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你说我们在围着太阳转,就算我们是在围着月亮转,对我或我的工作也不会有半个子儿的影响。”
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中(包括本书)都有很多你能学习的知识。但是,其中有相当多是你不需要学习的。
这是没有必要读完一本书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读的越多,不见得用的越多。
不妨回忆一下,近年来你彻底读完的一本书,是不是对你帮助最大的一本书?或者,你读过的最厚的一本书,是不是为你创造价值最多的一本书?答案恐怕都是:未必。
所以,用的多少跟读的多少没有关系,甚至少而精反而更可能去应用。
第三个原因是,只要你能在工作中用上一点,任何一点,图书给你创造的价值已经远远值回书价。
我能理解人们抱怨肉价太贵,但越来越不能理解有人抱怨书价太贵。
在这个通货膨胀犹如脱缰野马的年代,收益率最高的投资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性价比最高的商品就是图书。
尤其是,你不需要花很多时间跑去教室,你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做读书笔记,你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准备考试,你甚至不需要拿整块的时间读完这本书——相比于书价,这些时间是高得多的机会成本。
现代职场工作者没有充裕的生存余力,那么更应该掌握投资收益率最高的学习方法。
你在车里、床上、厕所都可以翻几页(欧阳修对自己治学经验的总结:“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如果书中有一个地方让你想到自己的工作,就可以合上书琢磨一下可以怎样将其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下面就是一个小例子:
R阅读原文片段
汤姆·彼得斯,《追求卓越(个人成长版)》,26页
别忘记写感谢卡。这句话,是这本书中最重要的忠告。如果你铭记在心,现在就可以把这本小书扔进垃圾桶,而且已赚回10倍的书价(不,应该是万倍)。道谢(用感谢卡或其他形式都好)的威力很难有相比拟的东西;不,应该说无可比拟。
A学习者拆为己用
昨天小刘加班帮我做了样品的检验。我现在就给小刘发个邮件表示感谢,抄送给他领导。
如何解决三大问题
读书难,因为没时间、没精力,因为看不懂,因为看不下去。所以,职场工作者若想更好地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就需要先装备更对症的学习方法论。这方法论应具备如下特征:
第一,不会成为新的生存负载——不像读书会要求读完全书,不像MBA要求通过考试,甚至不要求用整块时间,用零碎时间即可完成;最好像设计精良的现场培训一样,轻松、愉快、有效。
第二,以学习者为核心——而不是以书或培训师为核心。
第三,致力于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而不是致力于知识的整理与记忆。
拆书帮就是这样一种方法,通过简单、轻松、有效的阅读来增加能力。
对个人而言,拆书帮能帮你的,就是把图书的知识转化为你的能力。你不需要通读全书,只要应用拆书帮的方法自己阅读,或参加拆书帮线上或现场学习,按照拆书家的引导和要求,拆解出你自己的案例,就可以把书中的知识拆为己用。
本书会详细讲解拆书帮的理念和方法,只要你掌握了这套方法,就可以成为拆书家,从任意一本30元左右的致用类图书中,得到与一场3万元~5万元的培训同等的价值。
如果你有兴趣更进一步,成为能够带领别人学习的拆书家,本书也将提供给你一套详细的指导,帮助你锻炼将致用类图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能力——如你所知,这种能力很有用,也很值钱。
成为拆书家,你不见得能像刘一秒一样赚那么多钱,但是你会真正帮到他人和自己。
对企业而言,拆书帮能创造一种持续的学习活动。如果你认为销售人员的谈判能力是个必须解决的瓶颈,那么不需要请刘一秒那样的培训师来讲授两天的谈判课程。你只需要采购关于谈判的经典图书,让企业内部的拆书家组织一两次拆书帮活动,销售人员就会从中得到许多启发,而且他们得到的指导都是经过自己的反思得出来的,可操作性强,不容易遗忘。
(节选自《这样读书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