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账户:做实?还是做虚?

来源:时政阅读作者:日期:2016-06-16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应该做“真金白银”的积累型个人账户,还是“记账式”的名义账户?针对这一问题,历来争论不休,有的专家主张做实,有的则相反。就此,光明网记者分别采访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张展新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副研究员王桥,二人观点正好相反。张展新不主张“做实”个人账户主要是担忧基金管理风险;王桥则认为个人账户可以“做实”,关键看如何消化。以下为文字实录。

 

  张展新主张不“做实”个人账户,是为规避基金管理风险

 

  我个人看法是不主张“做实”个人账户。第一,“做实”个人账户带来最大的问题是资本市场投资的问题,而“记账式”的名义账户,有好处是让个人缴费的多少跟养老金大的领取有直接的关系,关系非常明确。第二,不“做实”个人账户,就不存在资本市场风险的问题。如果实行名义账户的记账制,效果应该比“做实”要好,但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我们现在的名义账户制在世界上一些小国家像瑞典搞过,时间也不长,所以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回到个人账户上来,我们实行的“统账结合”的根本制度,实际要追溯到1994年,在定方案时候有过大讨论,到底我们走现收现付制,还是基金制或积累制?当时的世界银行力推积累制或基金制,但是另外一个国际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则主张现收现付制。我们当时想把它们结合起来考虑,现在看来不是一个简单结合的问题,两方面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好。
  如果我们真的是实行全国统筹,通过资金的调度,“做实”个人账户的话,又会出现另外的问题,中国会出现一个庞大的个人基金,如何管理个人基金,如何保值增值,就成为大问题。按理说,应该拿到资本市场去投资,获得超过银行存款的回报,这样有助于养老金收支的平衡。但是,像中国如此大的国家,这笔庞大的个人基金该投资到哪里,拿到国际市场去投资,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会影响整个市场的,根据过去搞基金制的经验,就是智利、新加坡搞过,它们都是比较小的国家,好控制也好管理。我国如果建立这么庞大的个人基金储备,该怎么投资,该如何管理,这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王桥主张“做实”个人账户,关键在于通过税收和专款专用消化空账

 

  相比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转,我主张要“做实”个人账户。按照目前的制度延续,要想办法消化养老金空账。个人账户从空账到做实,关键是要消化,如何消化?一个通过政府的税收来解决,谈到如何提高政府的税收,可能要切一些“肥肉”。我们很多大型的垄断企业,他们享受的高额利润、高工资、高分配,形成了社会的分配不公。在国外,采取提高税收来弥补养老金不足,形成“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机制。我们应该切垄断企业的“肥肉”了,垄断收入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此外,用某种单一的办法解决空账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完全靠提高税收,也会加重企业和社会的负担。需要综合考虑,借鉴国外好的做法,同时也要适合于我国国情。
  第二,要实行专款专用,把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分账管理,结束当前混账的状况。混账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现在进入新的时期,都在强调新常态下的各项改革,我们的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如何分账管理?可借鉴国外的经验,比如,新加坡的储备基金制度,智利将储备基金交给私人机构管理,等等。
  最后,政府主要做好顶层设计,具体管理交给第三方来做,这样有利于养老金的改进。在国外,社会保险制度、养老金制度的推行,都有强力的法律盾牌做保障。与养老相关政策我们要立法化,先要有法,后有政策,养老社会保险法都有待健全。



 


 

在线客服 计算器 意见反馈

BMFWDT

社保交通咨询请关注便民服务大厅公众号

点击可复制微信关注公众号,找人工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