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变与不变”

来源:人事全说作者:日期:2016-08-31

  • [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

导读
  • 以经营为导向重构人力资源管理

  • 员工与企业新关系:员工是客户,企业是平台

  • 人力资源的不变命题:活力与效率

  • 新时期如何创新员工激励?

  • 如何解决“力出一孔”的问题



1以经营为导向重构人力资源管理


近几年,面对日益复杂和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渐从专业深井中走出来,以企业经营为导向思考和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所以,今天当我们谈论人力资源管理时,其实已经不简单是在谈一项专业的管理职能:专业的角度是自下而上的思考问题,是从局部到全局,而经营则是自上而下的思考,是从全局来看局部。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是割裂地、单一地去解决某一种专业职能问题,比如薪酬如何设计、岗位如何配置等,而是要系统的、整体性地解决经营给管理提出的系列命题。由此,人力资源管理的逻辑和企业经营逻辑就需要达成一种一致的状态。


今天企业解决所有管理问题的角度一定是从经营切入,以经营为导向来解决包括人力资源问题在内的管理难题,也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要从“非专业”的角度来思考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由此产生:当我们挣脱专业局限,从经营的角度来审视和解决人力资源专业方面的问题时,应该从哪里出发?


2员工与企业新关系:员工是客户,企业是平台


企业在不确定性时代要回归到经营客户、经营人才的本质上来。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理解,我认为就是要强化客户概念,即真正把员工当做客户,所有的管理理念都应该是立足于这个基本前提。


十年之前,在市场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企业追求的是“快”,是靠规模发展赢得生产空间,要求企业把员工当客户是很难做到,也缺乏必要的实施条件。在当前,企业生产环境发生了三种变化:一是企业发展的阶段不同了。在转型或升级寻找持续成长的阶段,以往的企业经营的驱动力已经不能再持续发挥作用,没有办法再搞人海战术,没法再靠“价廉”的低成本竞争。二是市场环境不一样了。在互联网时代,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市场需求更为多样,同质化产品越来越多,企业内部很难再按照固化的分工和职责、以稳定甚至僵化的秩序来应对市场变化了。三是今天管理的对象也不一样了。今天以90后为主的新生代员工是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的生力军,独立、富有创造力、敢想敢干是这一代员工的特点,如何发挥这一代人的价值创造能力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命题。


更为突出的是,当前企业的生存环境,虽不至于用恶劣来形容,但复杂程度也是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求变的动力很强,人力资源求变的动力很强。在这种情况下,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支持企业的发展,这也是重新思考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海尔的平台化、创客化引起很多企业的思考甚至效仿。我也跟一些企业做过这方面的交流。我问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说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员工的活力与效率。我就跟他们讲,平台化、创业化并不是唯一的提高员工活力与效率的手段。员工的活力与效率提高根本上是来自于企业怎么看待员工,拿员工当什么,企业跟员工应当建立起什么样的关系。如果你是这样的理念:“给员工钱、让员工为企业赚钱”,那用什么样的手段也不一定能取得彻底的转变。如果企业能够认识到:我们是一个员工的平台,员工是跟平台绑在一起的,员工就是这个平台里面的用户。当你具备这种理念时,你所有的人力资源政策出发点就变了——你考虑的不再是怎样实现对员工“通过最小的支出获取最大的收益”,而是考虑企业怎么样给员工提供支持,怎么样做好资源配置,令他们能更好地施展才能,怎么把员工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捆绑在一起,实现共同发展。


总之,对待员工的思路不转变,不真正把员工当客户,组织目标——即提高企业的活力与效率很难实现。


把员工当客户,把“以员工客户为中心”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这个可能是新时期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3人力资源的不变命题:活力与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变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人力资源的效率和活力追求,这是企业经营的本质命题,也是人力资源不变的主题。我个人认为,人力资源价值的概念在企业中是比较宽泛的,而且有时候价值的确是很难显性量化的去衡量,因此,核心问题和着力点应该还是在效率与活力。


要变化的是转变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强化员工客户化的意识,而不变的还是如何激发员工的活力与效率,所有的激励、考核、评价、能力、发展等都是围绕这个主线来做的,人力资源的价值实际上就体现在效率和活力上。这么多年以来,这条主线一直没有变,但是这个问题也一直没有解决,为什么?


实际上是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发展的不同阶段下,激发员工效率与活力的手段是不一样的。最开始的时候,可能给钱就行了,效率和活力就出来了;有了钱以后,你光给钱就不行了,还要考虑员工的非经济性和发展的需求。再往上来讲,发展也有了,员工这时候就在想能不能额外享受一些福利,又会催生出新的需求。因此在不同的阶段,效率和活力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但是这条主线始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痛点和核心。


4新时期如何创新员工激励?


这一个阶段,其实员工激励也多维化了,企业激励设计不再只是钱这一个维度了。有时候,员工可能认为他的工资不高不低,勉强说得过去,也不是干不下去,但也不是多有积极性,但如果老板过来拍拍肩膀,或者以某种方式表示肯定,那可能积极性就上来了。这就说明对员工的激励已经变成多样化了,激发效率和活力的手段变成多样化了。而且客观的讲,不同发展阶段,激发员工的活力和效率一定是以多样化的形式出现的。


就目前来讲,这种多样化的转变主要应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从经济性的角度,要考虑到员工短期激励和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问题。但是大部分企业目前都是以短期激励为主,这个当然是跟企业发展阶段相关,可以理解。但我认为还是要与中长期激励做一种适度的结合。


第二,从非经济性的角度来讲,一方面要关注于员工本身的发展,给员工创造一个发展的环境;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员工的个性化需求,要逐步的往这个角度进行尝试和探索。


第三,福利的作用日渐突出。现在很多企业是把福利作为激发员工积极的重点来考虑。它的确是一种有效的激发活力的手段。从工作场景转移到员工的生活场景,帮员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个性化的需求。除了员工的基本发展需求之外,还去寻找员工个性化需求点给予满足。比如对于一个家住得很远的员工,一个弹性上班时间可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非经济性的激励手段。


但是,福利政策一定要跟企业的现实情况结合起来,比如有一家国企讲要通过自助福利政策激励员工。我问:那这个自助菜单里有免费出国游学吗?有脱职进修吗?他们说没有,因为上级单位对资金支出总额有控制,福利菜单里能给的就是一些补贴性的项目。结合企业的这种情况,以及该企业员工的平均收入水平,我的建议是自助福利可有可无,激励的重点还是要与员工的收入和发展挂钩,通过提高员工的收入,促进员工的发展来激发活力。


5如何解决“力出一孔”的问题


企业外部的多变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这两年一直在讨论的问题,的确也是企业的现实处境。在这种背景下,在企业转型突破谋求持续成长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是:如何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让所有人的能力和意识聚焦到经营战略上来?即所谓“力出一孔”的问题。


这里实际是有两个“li”,一个是力量的力,一个是利益的利。


先说所谓的力量、能力聚焦的问题,“力出一孔”是华为的一个观点,华为做到了这一点,它把价值观贯彻到员工的行为里面了,“力出一孔”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如何能够真正做到让员工“力出一孔”?我认为要把握这么几个原则:


第一个,目标清淅。我们不谈战略,就说目标,首先必须要让每个员工知道应该做什么和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这是从企业对员工管理的角度来讲的,目标一定要清晰,就是要告诉他力往哪使。第二个,当告诉了员工力该往哪使时,同时就应该给员工提供相应地服务和支持,让员工能够有力量做这件事情。第三个就是前面讲到的把当员工当成客户,从“以客户为中心”的角度来考虑对员工的支持和促进。


力出一孔和利出一孔,这两个“li”之间是分不开的,必须要结合起来。所谓的企业员工的多元化,并不影响企业目标的清晰或者多元化,这两者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员工多元化的需求,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手段去满足,但是企业目标的多元化,尤其是在不太清楚的情况下,并不能使之影响员工的目标。虽然企业可能不是很清楚方向,但现在能做什么事,要做成什么样,一定是要搞清楚的,也一定要跟员工讲清楚,这是“力出一孔”的前提。


牵引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淘汰,这四大机制实际上是要在产生四种力量:拉力、推力、压力和约束力。我认为这四种力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仍然需要,但在新的时期需要注入新的内涵。比如牵引力,在现在这样的状态下,就要转变过去在传统职能思维下的以绩效考核为牵引,而应该体现为这三种牵引:一个是公司价值观的牵引,如果你认可我们的文化,那咱们绑定一起向前去,这是对价值观的牵引。第二个是目标的牵引。第三个是用发展牵引。


从推动力的角度讲,现在更多地是公司提供平台和资源支持,而不是仅靠培训、能力提升来推动。就是通过平台提供发展机会和资源支撑来推动员工的价值创造。


当然还要有约束和竞争淘汰,但这些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它可以融合到刚才说的“一拉一推”里面去。比如约束力量实际上就是目标约束,目标本身就是一种约束,当然可能还会有行为约束,行为约束可以作为价值观牵引里面的一项要求来呈现。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把员工当作客户。无论是“推”还是“拉”,首先是价值观的认同,如果不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可能双方就都不会接受走到一起。然后企业是站在为员工服务、提供支持的角度来推动员工和企业一起向着目标去走。


“以员工为中心,把员工当客户”是新时期以经营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路。就方法而言,每个企业都可能有自己独到的解决方案,但我们强调的是,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面对复杂、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时,要建立一种结构化思维和一种系统化的思维方式。简单地说,就是紧紧地围绕经营,围绕活力与效率的“不变”命题来系统地、结构化的思考解决之道,应对各种“变化”,告别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专业化、模块化思维。


(本文结束)


人事全说 坚持原创,分享价值,纯粹干货



在线客服 计算器 意见反馈

BMFWDT

社保交通咨询请关注便民服务大厅公众号

点击可复制微信关注公众号,找人工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