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师弟师妹们:
大家好,没错还是我,无处不在的志成君,2014届人资专业毕业的。
首先我要告诉你们一个鬼故事:“你们距离最终毕业离校只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接下来,我要告诉你们更多的鬼故事。
磨合与适应
大多数同学在毕业前后,开始他们的第一份工作,少数同学则是从实习开始,直到毕业转正。但是几乎都是毕业之后,失去了“学生”这一层身份的保护之后,才真正开始对一份工作磨合的投入。
这时候我最担心的是,同学们的积极性会受到第一次严重的打击。我们意气风发地上岗,想着我们已经踏出了走上人生巅峰的第一步,心里积攒了很多的想法,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规划,似乎觉得胸有成竹,就缺一道东风吹来。但现实的样子是,在规模稍大的公司,对新动作的接受总是很谨慎,作为新人的我们,所提出来的想法未必适应公司现阶段的发展,然后落得一句“你太年轻了”的回复。在规模稍小的公司,似乎对于新想法的容纳程度还可以,但是在实施的时候,或许因为自己掌握的太少,无力推进,做出来的达不到自己的、领导的期望,过程或者结果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心理落差。
不过这并不可耻,所有在尝试、摸索的阶段积累下来的一道道伤疤,都是对自己的提醒。而这个阶段,就如我们婴儿断奶一样,跳不过,躲不过,是一段必经的试炼。反倒是如果没有经过这样的失落,就失去了一次成长的机会。
有时候我希望我的生活,过得并不那么容易,那么我以后遇到的困难,在我面前,才会不那么困难。你呢?
“大多数的人”毕业之后,成为了“大多数”的人。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融入群体里面,我们才容易找到归属感,而不至于过于孤独。不过我这里想说的是,一份独立的思想,一份自持的稳定。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一个被信息统治的时代,我们的生活里面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看法、评价、态度。你可以随波逐流,但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你,是一个独特的你,一个可以在信息里面用你自己的方式砥流的你。学会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很不简单,有的人为了饰演别人喜欢的样子而委屈了自己,有的人我行我素对别人的提示置若罔闻。生活的自由不在于没有规矩的约束,也不在于你口袋里面有多少银两,仅仅在于你看待生活的态度。不谄媚也不固执,不那么容易地被生活里面的信息所控制,才是真正的自由。
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圈子里面,做少数的有独立思想的人。享受这份独特的思考,允许自己的不一样,不要扼杀自己的独特性,然后,读到自己的自由之所在。
如果上面两部分看着觉得没意思,那么这一段可能会让你觉得,更加没意思。因为这段是基于我自己的个人体验,与那些在社区流传的职场、成长类文章都不同。
“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想得太多。”杨绛先生这句话相当在理。毕业之后,很多人都没有了读书的习惯,可能是真忙,也可能是真懒,没有第三个理由。我不敢说我自己读书很多,我只是单纯地享受读书时的安静片刻。而读书赋予我的其它知识、感悟,都是这份安静以外的馈赠。是的,对于在职的人士来说,一份安静的自处相当重要,整理自己一周的工作,从书本找到困局的突破口,悟到新的人生哲理,也只有读书了,只有读书才有更深的体会。很多朋友毕业之后,都说比在校的时候看书读书少了很多,似乎是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了,但是其实也没有拓宽自己的视野。“成长”中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在于,你知道的越多,就越知道自己哪里不足,越知道自己哪里不足,就越想知道更多,于是这样下去,读书、知识就提升了我们生命的质量。
我很建议同学们都写写字,可以是用电脑的写,也可以是用墨水笔的写。这是一个很尴尬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识字”,但已经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去写点东西。写字和我们说话一样是一种表达,表达的过程就是我们整理思维的过程,熟练我们的表达,就是在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而且对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我们来说,写作能力简直就是一件大杀器,不是简单地加分那么简单,简直就是亮点到不行的亮点。
我所见过的,爱读书写文字的人,在工作上都不容易出现问题。很可能是通过读书写字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
那一年,我从华南师大毕业了,然后开始在社会大学继续修读一门叫人生的专业。这是一门很有意思的专业。
志成君 ✎
2016年6月5日
小编收到志成君的这份信之后,认认真真反反复复地读了几遍,很感谢志成君长期以来对师弟师妹们的惦记。小编也希望,无论是2016届的毕业学子们,还是即将实习的大三学子们,都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找到自己的定位,不忘初心,在思考与总结中成长。
编辑:有颗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