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周末微课堂(三)

来源:红古社保作者:日期:2016-06-13

读这本书,我们能看到一个老者努力追寻那些终极答案时的心路历程,时而困顿,时而洒脱,像极了我们每一个人。

关于作者

    《农夫哲学》的作者,美国农民吉恩·洛格斯登,这位风趣幽默的老头子从小在农场长大,对农场的一切充满了热爱,他把他的小农场称作天堂般的王国,在这里,他渡过了许多宁静而充满喜悦的日子。然而,癌症不期而至,死神冷不丁地站在了他的对面。他也和普通人一样恐惧、愤怒、麻木。然而农夫有农夫的智慧,当生命中最大的挑战来临,他却将目光转向了自己热爱的这片农场,美丽的、丰富的、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给了他无穷的启发,他由此开始了一场关于生与死的思辨,这不仅帮助他重获内心的宁静喜悦,成功渡过了治疗癌症的艰难时日,也重塑了他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

关于哲学

那么什么是所谓的农夫哲学呢?书里没有给出一个清晰而具体的定义,但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的目光和笔触去耐心寻找:你身体虚弱,坐在小院儿里除草,累了,直起身子来,想休息休息。阳光洒下来,任性的繁缕,讨厌的苦苣菜,顽固的蒲公英,可爱的莳萝和猪秧秧,这些树莓下的野草像万花筒一样千变万化,你本来以为它们都在冬天里被冻死了呢!更令人惊奇的是,你一转身,发现一株白蜡苗已经5英尺高了,而去年那里还什么都没有。啊!你恍然大悟!各种形式的生命体都在自我更新,自然界里没有什么会真正死去,而你正是这自然界的一部分。

读而思

duersi

    早春的田野里,一片平坦,点点绿意,你站在母亲的墓前,你那么爱她。她曾是一个多么倔强而坚强的女子呀!但现在,她只能静静地睡在地下,再也不能亲切地呼唤你的名字。静悄悄的墓地里全是花岗岩与鲜花,地上的活人脚踩尸骨,地下的尸骨又变成泥土,想到这些,你心烦意乱,绝望透顶。突然,你在母亲的坟头看见一只鸟,是母亲生前最喜欢的双领鸻,还孵着一窝鸟蛋,你弯下腰去检查鸟蛋,这激怒了鸟妈妈,她气得直跺脚,那样子竟和母亲过去生气时一模一样。你忍不住笑了,因为你看到母亲的精神呼啸着保卫天地万物,把它的坟墓也变成了绿色的家园。类似这样温暖动人却富有启发性的片段在这本书里几乎俯拾皆是,你还将兴致勃勃地谈论猪大肠的清洗方法,向比你经验还老道的农夫请教园艺,在一朵尚未培育出的纯红鸢尾花里看到上帝……


但这本书的动人之处绝不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或许可以从道家谈起。作者在书的第一章里就承认,他对“永生”新解的哲学根源正是道家学说,作者对于生死的看法与道家别无二致,生生死死,本就是自然之道,既无可贪恋,也不应恐惧,事实上,死亡正是永恒的一部分。而书里推崇的生活方式,似乎也正是《庄子·让王》中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的写照。

哲思

除了温暖动人的文字和贴近普通人的哲学观点,这本书对我们现代人的学习和思考方式也有很大的启发。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人类离自然越来越远的过程,这不仅体现在空间距离上,也体现在学习和思考方式上,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多地依赖于对前人创造的继承和理性思辨,读书、上课都是这样,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身边的大自然,直接从大自然那里获得启示,这是人类文明的奠基者们最擅长的获取知识的方式,而这种方式也往往具有超越理性思辨而直指人心的力量,《农夫哲学》正是这样,它不是一本成体系的哲学书,作者也并非那种“彻底实践了自己的哲学”的真正哲学家,但其同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正是因为它虽没有诉诸理性思辨,但是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理解直接诉诸人心。我以为,读完这本书,大可以忘了这书里的一切细节与观点,去重拾人类最古老的学习方式,让自己走进自然,用惊奇的、欣喜的眼光去打量这个生生不息的世界,去理解那些大自然一直在向我们开示的道理,所得一定更多,甚至我们也会发展出自己的生命哲学。温暖感动的文字,朴素灵动的哲学,自然动人的思考方式,所有的这些汇集起来,就成为这本《农夫哲学》



在线客服 计算器 意见反馈

BMFWDT

社保交通咨询请关注便民服务大厅公众号

点击可复制微信关注公众号,找人工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