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

来源:上海职业技能培训指导服务平台作者:日期:2016-08-15


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躺着也能赚钱,工匠精神被视为一种奢侈品,通常只有行业里

的那些奢侈品牌才花心思去玩。


“工匠”

关键词解读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具体而言,就是工匠们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


“观点碰撞”

工匠 VS 淘宝


以低成本生产粗制滥造的产品抢占市场份额,淘宝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土壤,使其活得非常滋润。


工匠 VS奢侈


在奢侈品身上更容易看到工匠精神,但这印象其实是片面的。一些大众品牌也不乏工匠精神的代表。


工匠 VS 买单


从短期来看,工匠精神意味着更多的成本付出,但长期来看,会为企业盈利,消费者也会为此买单。


工匠 VS 科技


实际上,机器化大生产时代,更注重产品的精度和品质,科技越是发达工匠精神越发重要。


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躺着也能赚钱,工匠精神被视为一种奢侈品,通常只有行业里的那些奢侈品牌才花心思去玩。然而,在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的当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产阶级对产品品质以及个性化的与日俱增,为了迎合这种需求,对工匠精神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工匠精神究竟是企业发展的奢侈品还是生存的必需品值得重新思考。


工匠精神是什么?

好莱坞巨星娜塔莉·波特曼在去年哈佛毕业典礼演讲中,讲了一个她亲身经历的故事:


她与丈夫一起在东京一家著名寿司店吃寿司,发现寿司好吃到让她这个素食主义者都欲罢不能,但奇怪的是店里只有6个座位。为什么不把店扩大?朋友向她解释:东京所有最棒的饭店都这么小,而且只做一样料理,因为他们要把事情做好做漂亮,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对事物追求至善至美过程中的愉悦。


这个颇有触动性的故事,让人对工匠精神心领神会。它是一种精工制作意识,精心打磨产品,确保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



其实,不仅仅是做寿司,工匠精神在各行各业中都存在。财经学者吴晓波曾用颇为生活化的语言风趣地阐释工匠精神:做电饭煲的,能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黏锅;做吹风机的,能让头发吹得干爽柔滑;做菜刀的,能让每一个主妇手起刀落,轻松省力;做保温杯的,能让每一个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热水;做马桶盖的,能让所有的屁股都洁净似玉、如沐春风……总而言之,就是工匠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为了这个理念甚至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反复研究改进产品,以求达到最好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三个方面。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一阵风,吹到大江南北每一个角落,一时间自诩拥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如潮涌般喷薄而出,不知何时早已失落的工匠精神突然成为一顶时髦的帽子,人人争相戴之,又像是一件必需品。


为何缺失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究竟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不妨先来探寻一下中国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



缺失并非与生俱来,中国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工匠精神,那时候工匠精神的盛行与传承,使得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全世界制造业里最精细的一个民族。


技艺精湛的鲁班、“游刃有余”的庖丁一直都是工匠的代表,蜿蜒万里的长城、栩栩如生的秦陵兵马俑、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的四羊方尊、绚丽神秘的敦煌壁画和彩塑、巧妙绝伦的赵州桥……这些珍贵历史遗存无一不是工匠精神化身。只不过,到了近现代,这种精神逐渐没落,甚至被人们所遗忘。


遗忘工匠精神背面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过去30年,中国一直在急速奔跑,全国有106家企业,从零开始挤进世界500强,国家从供应短缺到产能过剩,从人人求个温饱到个个健身减肥,中国制造创造财富已经甚至引发大国威胁论。



博尔特能在跑出9秒58世界纪录的同时还保持姿势的优雅,再认真欣赏下沿途的风景吗?这个假设听起来像是个笑话,那么一个正在飞奔的巨人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甩在身后是否也有了几分端得出去的理由?made in China代表的中国制造中的粗制滥造、抄袭设计等都有寻到了根。


不只是工匠精神缺失,就连工匠也罕见,那些散落在民间的工匠没有足够的尊重与生计,即使是《大国工匠》中的航空“手艺人”胡双钱,十几年也只是蜗居小房。待遇低、晋升渠道窄,不能有尊严地工作、体面地劳动,还要求他们向工匠一般精工制作,是否太过苛刻?另外,企业也不再愿意花时间精力去研发,去精工制作,追求极致,整个商业社会变得有些浮躁。



在线客服 计算器 意见反馈

BMFWDT

社保交通咨询请关注便民服务大厅公众号

点击可复制微信关注公众号,找人工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