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尹蔚民部长7月13日表示,今年将会拿出延迟退休方案,但还需要履行审批程序,适时向社会公布。
较长时期以来,“延迟退休”作为一项重大而且极为敏感的民生政策饱受争议,支持与反对声音共存。反对者反对的理由主要集中在“落实这一政策意味着企业和个人的社保支出总量将继续增加”、“延迟退休是为了降低劳动者待遇,补充养老基金缺口”等方面。
那么,延迟退休真的对个人没有好处吗?
延迟退休对个人待遇影响的理论推断[1]
延迟退休,通过强制或激励劳动者工作更长时间,选择更晚或逐步退出劳动力市场,直观上的确让人们产生如下认识:一方面劳动者需要继续工作,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增加了劳动者的支出;另一方面劳动者延迟领取养老金,减少了劳动者的收入,因此对劳动者而言似乎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然而,在实际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可能并非如此。
正常退休和延迟退休的待遇支付情况可以用图1来表示。退休早的人员,虽然可能缴费少、领取早,但其养老金水平相对较低,并在整个退休生涯中保持这种相对低的养老金水平,包括养老金的增长。相应的,延迟退休的人员,可能养老金水平相对较高,并在整个退休生涯中保持相对高的养老金水平。
假设某人退休时点从a延迟到A,则:a点退休初期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为ab,养老金按月发放,退休后养老金按bc线增长;A点退休初期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为AB,退休后养老金按BC线增长。简单进行理解(下同),在a点退休,个人累计可以获得相当于abcd面积的养老保险待遇总额。与在A点的延迟退休相比,在a点退休多获得了相当于abA′A面积的养老金待遇,但是由于延迟退休导致了养老金水平的相对较高,实际损失了相当于A′BCc面积的养老金待遇。
同时延迟退休与正常退休相比,多缴了相当于ab′B′A面积的养老保险费。两者相比,如果SabA′A=SA′BCc-Sab′B′A,则延迟退休与正常退休相比实际获得了相同的养老保险的回报;如果SabAA′>SA′BCc-Sab′B′A,则正常退休获得比延迟退休更高的回报;如果SabAA′<SA′BCc-Sab′B′A,则延迟退休获得了比正常退休更高的回报。
假如某人退休时点从a延迟到A的期间,因失业等原因而实际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费,即Sab′B′A=0,则只需要比较SabAA′与SA′BCc。只要SA′BCc>SabAA′,那么延迟退休反而对劳动者而言是有好处的。
因此,延迟退休与正常退休相比,并不一定会导致直观所认为的“延迟退休导致劳动者待遇受损”、“提前退休导致基金亏空加剧”,尤其是在正常退休点到延迟退休点之间,实际并没有缴费贡献的情况下。对劳动者而言,短期内未能领取养老待遇,甚至于还缴纳了养老保险费,有可能通过长期内养老待遇的提高逐步获得弥补,甚至于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回报;对基金而言,劳动者的提前退休,短期养老待遇的多支付,有可能通过长期养老待遇的落差获得了逐步弥补,也就可能出现提前退休缓解了基金支付压力的有趣结果。
延迟退休对个人待遇影响的实证推断
从图1可以看出,延迟退休是否对个人有利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有:一是养老金增长办法,即图1中BC与bc的差异;二是养老金计发办法,即图1中AB与ab的差异;三是是否缴费,以及缴费基数与费率,即图1中ab′B′A;四是赡养寿命(退休生涯),即ad与Ad的差异;五是延迟退休的时间,即图1中A点的位置;六是资金的时间价值。
1、养老金增长办法对延迟退休的影响。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幅度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当地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增长率的一定比例。2004年~2015年期间,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年均增长率达12%。2016年,国务院决定再次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6.5个百分点。养老金水平高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增长的绝对额相对更高[2]。
2、养老金计发办法对延迟退休的影响。国家明确1997年7月16日之后参加工作的职工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3]。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小,比如:40岁退休的为233,60岁退休的为139,70岁退休的为56。因此,即便忽略延迟退休期间缴费对提高养老金标准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将导致延迟退休人员的初期养老金高于正常退休人员。一是个人账户利息的计入,导致个人账户储存额增加;二是计发月数的下降。以上两个因素均导致个人账户养老金上升。三是社会平均工资增长,且增长高于养老金调整幅度,导致基础养老金的增长。2006年以来,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均已形成逐年增加的稳定格局,年均增长率超过10%。
3、是否缴费,以及缴费基数与费率对延迟退休的影响。是否缴费,以及缴费基数与费率对劳动者延迟退休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正的影响是缴费提高了养老金的计发水平,包括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反的影响是缴费提高了劳动者在当期的支出。
4、赡养寿命对延迟退休的影响。显然赡养寿命越长,劳动者延迟退休而延迟领取养老金及继续缴费的付出,越可能藉由后期的高标准得到弥补(要活足够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平均期望寿命已大大提高,以上海为例,2001年平均期望寿命79.66岁,女性为81.83岁;2015年平均期望寿命82.75岁,女性为85.09岁。实证还有一个有趣的结论,养老金高的劳动者,往往比养老金低的劳动者更加长寿。
5、延迟时间对延迟退休的影响。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延迟退休时间足够长,劳动者退休之后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即死亡,那么,虽然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仍然能被继承,但显然对劳动者而言仍然是不“合算”的。
6、资金的时间价值对延迟退休的影响。显然资金的时间价值(利率、投资回报率……)越高,劳动者提前领取养老金的价值越高。
……
从某个时点开始,延迟退休对劳动者反而是有利的
初步的测算,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从某个时点开始,延迟退休对劳动者反而是有利的。然后,随着退休的不断延迟,享受年限的不断缩短,养老金水平的相对高标准将不足以弥补延迟领取养老金与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所带来的“损失”,从而出现了延迟到某个时间点之后,对劳动者不利的结果。
根据本人就2005年前养老金计发办法,基于上海城镇养老保险历年统计数据,以平均工资缴费、平均缴费年限、平均期望寿命等因素下所进行的测算,就女性而言,44岁到50岁期间,越是提前退休,越是对个人不利;50岁到55岁期间,延迟退休均比50岁退休要得到好处,其中得利最高是53岁左右退休。而55岁以后,又开始呈现出越是延迟退休,越是对个人不利的结果。然而,由于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和待遇支付的长周期,各种因素综合作用,赡养寿命的不可预测性,对某个个人而言,什么时候退休最有利几乎是个无法解答的问题。
因此,“延迟退休是为了降低劳动者待遇,补充养老基金缺口”、“落实这一政策意味着企业和个人的社保支出总量将继续增加”等观点是片面且错误的。我们应当看到的是,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定于上世纪的50年代。当时全国平均期望寿命仅为48岁。目前,平均期望寿命已大大提高。就女性而言,一方面是退休年龄早于男性,一方面是期望寿命高于男性,享受养老金的年限远高于男性。再加上在相对短的可工作年限中,女性还存在生育以及就业参与率相对低等影响。因此,延长退休年龄,尤其是女性退休年龄是必然的选择。
当然,延迟退休并不是一个“是否对单个劳动者有没有好处”、“基金是否可以更加可持续”的简单问题。延迟退休的政策实施尚需要均衡就业、人力资源有效利用、人口结构变化等多种因素,并综合配套缴费、所得税等政策措施。
最后: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法国阿尔勒,有一个叫Jeanne的女人。1965年,已经90岁的她,因为没有继嗣,独自生活,于是她选择用自己在阿尔勒市里的房子,和一个当时47岁的律师François Raffray签下了一份“反向贷款”的协议,约定:律师支付她每个月的生活费直到其去世为止,作为回报,在Jeanne去世后,这个房子归律师所有。
当时律师算得很清楚,她现在已经90岁高龄,每月支付2500法郎,除非老太活到100岁,不然这是一个稳赚的买卖。然而,日子在律师每天的期盼中不紧不慢的过着,但Jeanne完全没有一点点身体不好的情况出现,反而越来越好.…..100岁的时候,骑着脚踏车在城市里闲逛。114岁了,天天散步,行动自如……
1995年,这个77岁的律师,因为癌症而比她先去世了。到律师去世这一年,他已经向Jeanne付了920,000法郎,超过了房子本身价值的几倍。在他弥留之际,仍然不忘这宗亏本生意,叮嘱妻子继续支付月费。
1997年8月4日,Jeanne去世,享年122岁。
注:
1、本文主要内容源于本人2003年博士论文。
素材来源:劳心者,根也
编辑发布:南京开发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