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师考试(三级)培训教程(第二章第一节)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师作者:日期:2016-07-11

第二章 人员招聘与配置

第一节 员工招聘活动的实施

第一单元 人员招募方法的选择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内部招募和外部招募的特点,实施内部招募与外部招募的原则;掌握企业选择人员各种招募渠道的重要步骤,内外部人员招募的主要方法,以及采用校园招聘和招聘洽谈会方式时应关注的问题。


【知识要求】

企业人员的补充有内部补充和外部补充两个方面的来源,即通过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招募员工。


一、内部招募的特点

内部招募是指通过内部晋升、工作调换,工作轮换、人员重聘等方法,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储备中选拔出合适的人员补充到空缺或新增的岗位上去的活动。


(一)内部招募的优势

1.准确性高。从招聘的有效性和可信性来看,由于对内部员工有较充分的了解,如对该员工过去的业绩评价资料是较容易获得的,管理者对内部员工的性格、工作动机以及发展潜能等方面也有比较客观、准确的认识,对内部员工的全面了解更加可靠,提高了人事决策的成功率。


2.适应较快。从运作模式看,现有的员工更了解本组织的运营模式,与从外部招募的新员工相比,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


3.激励性强。从激励方面来分析,内部招募能够给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强化员工为组织工作的动机,也增强了员工对组织的责任感。尤其是各级管理层人员的招募,这种晋升式的招募往往会带动一批人作一系列晋升,从而能鼓舞员工士气。同时,也有利于在组织内部树立榜样。通过这种相互之间的良性互动影响,可以在组织中形成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氛围。


4.费用较低。内部招募可以节约大量的费用,如广告费用、招聘人员与应聘人员的差旅费等,同时还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培训项目,减少了组织因岗位空缺而造成的直接损失。


此外,从组织文化角度来分析,员工在组织中工作了较长一段时间后,已基本触入了本组织的文化,对本组织的价值观有了一定的认可,因而对组织的忠诚度较高、离职率低,避免了招聘不当造成的直接损失。许多企业都特别注重从内部选拔人才,尤其是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


(二)内部招募的不足

尽管内部选拔有如上所述的许多优势,但其本身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会在组织中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的影响。内部招募需要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必然有成功与失败,并且失败者占多数。竞争失败的员工可能会心表意冷、士气低下,不利于组织的内部团结。内部选拨还可能导致部门之间“挖人才”现象,不利于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此外,如果在内部招募过程中,按资历而非能力进行选择,将会诱发员工养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也给有能力的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没置了障碍,导致优秀人才外流或被埋没,削弱企业竞争力。

(欢迎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师微 信 公 众 号:H R M 1 6 8 8)

2.容易造成“近亲繁殖”。同一组织内的员工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可能会产生“团体思维”现象,抑制了个体创新,尤其是当组织内部重要岗位主要由基层员工逐级升任,就可能会因缺乏新人与新观念的输入,而逐渐产生一种趋于僵化的思维意识,这将不利于组织的长期发展。


3.有可能出现裙带关系的不良现象。裙带关系一方面损害了招聘的公平公正原则;另一方面也滋生了组织中的“小团体主义”,引发组织内的政治斗争,从而削弱了组织发展的动力。


4.采用内部招募的方法,在培训上有时并不经济。因为一次活动产生了两类需要培训的员工:一类是被提拔的员工,另一类是填补该员工留下的空缺的员工。


5.采用内部招募的方法,尤其是管理者的内部提拔,有可能产生一种把人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的倾向。此外,由于是从基层逐步晋升上来,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多数年龄偏大,不利于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发扬 而冒险和创新则是处于新经济环境下组织发展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要弥补或消除内部招募的不足,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做大量的更为细致的工作。


二、外部招募的特点

(一)外部招募的优势

外部招募人员相对于内部选拔而言,成本比较大,而且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但具有以下优势:


1.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从外部招募来的员工对现有的组织文化有一种崭新的、大胆的视角,而较少有感情的依恋。典型的内部员工已经彻底地被组织文化同化了,受惯性思维影响,既看不出组织有待改进之处,也没有进行变革、自我提高的意识和动力,整个组织缺乏竞争的意识和氛围,可能呈现出一潭死水的局面。通过从外部招募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专家,就可以在无形中给组织原有员工施加压力、激发斗志,从而产生“鲇鱼效应”。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引进,这一点尤为突出,因为他们有能力重新塑造组织文化。


2.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外部招募的人员来源广,选择余地很大,能招聘到许多优秀人才,尤其是一些稀缺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可以节省内部培训费用。

(欢迎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师微 信 公 众 号:H R M 1 6 8 8)

3.起到树立形象的作用。外部招募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交流方式。组织可以借此在其员工、客户和其他外界人士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外部招募的不足

1.筛选难度大、时间长。组织希望能够比较准确地测量应聘者的能力、性格、态度、兴趣等素质,从而预测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否达到组织所期望的要求。但研究表明,这些测量结果只有中等程度的预测效果,仅仅依靠这些测量结果来进行科学的录用决策是比较困难的。为此,一些组织还采用诸如推荐信、个人资料、自我评定、同事评定、工作模拟、评价中心等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各的优势,但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这就使得录用决策耗费的时间较长。


2.进入角色慢。从外部招募来的员工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进行培训和定位,才能了解组织的工作流程和运作方式,增加了培训成本。


3.招募成本大。外部招募需要在媒体发布信息或者通过中介机构招募时,一般需要支付一笔费用,而且由于外界应聘人员相对较多,后续的挑选过程也非常烦琐与复杂,不仅耗费了很多的人力、财力,还占用了很多的时间,所以外部招募的成本较大。


4.决策风险大。外部招募只能通过几次短时间的接触,就必须判断候选人是否符合本组织空缺岗位的要求,而不像内部招募那样经过长期的接触和考察,所以,很可能因为一些外部因素(例如应聘者为了得到这份工作而夸大自己的实际能力等)而作出不准确的判断,进而增加了决策的风险。


5.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如果组织中有胜任招聘岗位的人未被选用或提拔,即内部员工得不到相应的晋升和发展机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性就会受到影响,容易导致“招来女婿,气走儿子”的现象发生。因此,外部招募一定要慎重。


三、实施内部招募与外部招募的原则

1.高级管理人才选拔应遵循内部优先原则。高级管理人才为组织服务,一方面是依靠自身的专业技能、素质和经验,能够为组织服务;另一方面是对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认同,愿意为组织贡献自己全部的能力和知识,而外部招募人员是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和实现的。


2.外部环境剧烈变化时,组织必须采取内外结合的人才选拔方式。当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行业的经济技术基础、竞争态势和游戏规则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知识老化周期缩短,原有的特长、经验成为学习新事物、新知识的一种障碍,组织受到直接影响。这种情况下,从组织外部、行业外部吸纳人才,成为组织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不仅因为组织内部缺乏所需专业人才,时间也不允许坐等组织内部人才的培养成熟。因此必须采取内部招募与外部招募相结合、内部培养与外部专业服务相结合的措施。


3.处于成长期的组织,应当广开外部渠道。处于成长期的组织,由于发展速度较快,仅仅依靠内部招募与培养无法跟上组织的发展。同时组织受人员规模的眼制,选择余地相对较小,无法得到最佳的人选 这种情况下,组织应当采取更为灵活的措施,广开渠道,吸收和接纳需要的各类人才。同时,处于快速成长期的组织,由于提供给新员工的职位比较多,员工在短时间内得到晋升的机会大,利用外部招募可以很容易吸引人才以及留住人才。


【能力要求】

一、选择招聘渠道的主要步骤

1.分析单位的招聘要求。

2.分析招聘人员的特。

3.确定适合的招聘来源。按照招聘计划中岗位需求数量和资格要求,根据对成本收益的计算来选择一种效果最好的招聘来源,是内部还是外部,是学校还是社会等。

4.选择适合的招聘方法。按照招聘计划中岗位需求数量和资格要求,根据对成本收益的计算来选择一种效果最好的招聘方法,是发布广告还是上门招聘还是借助中介等。

(欢迎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师微 信 公 众 号:H R M 1 6 8 8)

二、参加招聘会的主要程序

由于招聘会的参展单位和应聘者众多,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没有营销策略,甚至不懂营销原则,很难将单位推销出去。参加招聘会的主要步骤如下:


(一)准备展位

(二)准备资料和设备

在招聘会上,通常可以发放一些宣传品和招聘申请表,这些资料需要事先印制好,而且准备充足的数量,以免很快发完。有时在招聘会的现场需要用到电脑、投影仪、电视机、放像机、录像机、照相机等设备,这些都应该事先准备好,并且要注意现场有无合适的电源设备,其他特定设备也要在会前一一准备好。


(三)招聘人员的准备

参加招聘会的现场人员最好有人力资源部的人员,也要有用人部门的人员,所有现场人员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准备包括要对求职者可能会问到的问题了如指掌、对答如流,并且所有人在回答问题时口径要一致。另外,招聘人员在招聘会上要着正装,服装服饰要整洁大方。


(四)与协作方的沟通联系

在招聘会开始之前,一定要与协作方进行沟通。这些协作方包括招聘会的组织者、负责后勤事务的单位,还可能会有学校的负责部门等。在沟通中,一方面了解协作方对招聘会的要求,另一方面提出需要协作方提供帮助的事项,以便提前做准备。


(五)招聘会的宣传工作

如果是专场招聘会,会前要做好宣传工作,可以考虑利用报纸、广告等媒体,或者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招聘会信息。如果是在校园里举行招聘会,一定要在校园里张贴海报。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人员参加招聘会。


(六)招聘会后的工作

招聘会结束后,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将收集到的简历整理一下,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与应聘者取得联系。因为很多应聘者都在招聘会工给多家公司递了简历,反应速度比较快的公司会给应聘者留下公司管理效率较高的印象。


三、内部招募的主要方法

(一)推荐法

推荐法可用于内部招聘,也可用于外部招聘,它是由本企业员工根据企业的需要推荐其熟悉的合适人员,供用人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进行选择和考核。由于推荐人对用人单位与被推荐者比较了解,使得被推荐者更容易获得企业与岗位的信息,便于其决策,也使企业更容易了解被推荐者,因而这种方法较为有效,成功的概率较大。


在企业内部最常见的推荐法是主管推荐,其优点在于主管一般比较了解潜在候选人的能力,由主管提名的人选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而且主管们也会觉得他们具有全部的决定权,满意度比较高。它的缺点在于这种推荐会比较主观,容易受个人因素的影响,主管们可能提拔的是自己的亲信而不是一个胜任的人选。有时候,主管们并不希望自己的得力下属被调到其他部门,这样会影响本部门的工作实力。


(二)布告法

布告法的目的在于企业中的全体员工都了解到哪些职务空缺,需要补充人员,使员工感觉到企业在招募人员这方面的透明度与公平性,并有利于提高员工士气。布告法是在确定了空缺岗位的性质、职责及其所要求的条件等情况后,将这些信息以布告的形式,公布在企业中一切可利用的墙报、布告栏、内部报刊上。尽可能使全体员工都能获得信息,所有对此岗位感兴趣并具有此岗位任职能力的员工均可申请此岗位。目前在很多成熟的企业当中,张榜的形式由原来的海报形式改为在企业的内部网上发布,各种申请手续也在网上完成,从而使整个过程更加快捷、方便。一般来说,布告法经常用于非管理层人员的招聘,特别适合普通职员的招聘。布告法的优点在于让企业更为广泛的人员了解到此类信息,为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以使员工脱离原本不满意的工作环境,也促使主管更加有效地管理员工,以防本部门员工的流失。它的缺点在于这种方法花费的时间较长,可能导致岗位较长时期的空缺,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员工也可能由于盲目的变换工作而丧失原有的工作机会。


(三)档案法

人力资源部门都有员工档案,从中可以了解到员工在教育、培训、经验、技能、绩效等方面的信息,帮助用人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导找合适的人员补充岗位空缺。员工档案对员工晋升、培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员工档案应力求准确、完备,对员工在岗位、技能、教育、绩效等方面信息的变化应及时做好记录,为人员选择与配备做好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强调的“档案”,应该是建立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指导下的人员信息系统,该档案中应该对每一位员工的特长、工作方式、职业生涯规划有所记录,将过去的重“死材料”的防范型档案转变到重“活材料”的开发型思路上来,为内部有效管理和用人做好准备。在现代档案管理基础上,利用这些信息帮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获得有关岗位应聘者的情况,发现那些具备了相应资格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申请的合格应聘者,通过企业内的人员信息查找,在企业与员工达成一致意见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员工来担任空缺或新增的岗位。(欢迎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师微 信 公 众 号:H R M 1 6 8 8)


四、外部招募的主要方法

(一)发布广告

发布广告是单位从外部招聘人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的做法是在一些大众媒体上刊登出岗位空缺的消息,吸引对这些空缺岗位感兴趣的潜在人选应聘。采用广告的形式进行招聘,工作空缺的信息可以迅速发布,能够在一两天内就传达给外界,同时有广泛的宣传效果,可以展示单位实力。


发布广告有两个关键性问题:其一是广告媒体如何选择,其二是广告内容如何设计。一般来说,可选择的广告媒体有很多,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现代媒体如网站等,其总体特点是信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应聘人员数最大、层次丰富,单位的选择余地大。在决定广告内容时,单位必须要注意维护和提升其对外形象。


广告的内容不仅应明确告诉潜在的应聘者,单位能够提供什么岗位、对应聘者的要求是什么,而且广告应有吸引力,能够激起大众对单位的兴趣。另外,广告还应告诉应聘者申请的方式,这些内容都应在确定广告内容时予以充分的注意。


(二)借助中介

随着人才流动的日益普遍,各类人才交流中心、职业介绍所、劳动力就业服务中心等就业中介机构应运而生。这些机构承担着双重角色:既为单位择人,也为求职者择业。借助这些机构,单位与求职者均可获得大量的信息,同时也可传播各自的信息。这些机构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交流会,使得供需双方面对面地进行商谈,缩短了招聘与应聘的时间,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招聘与就业途径。


1.人才交流中心。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一般都有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常年为单位服务。他们一般建有人才资料库,用人单位可以很方便地在资料库中查询条件基本相符的人员资料,通过人才交流中心选择人员,有针对性强、费用低廉等优点,但对于如计算机、通信等专业的热门人才或高级人才的招聘效果不太理想。


2.招聘洽谈会。人才交流中心或其他人才机构每年都要举办多场招聘洽谈会。在洽谈会中,单位和应聘者可以直接进行接洽和交流,节省了单位和应聘者的时间。随着人才交流市场的日益完善,洽谈会呈现出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比如有中高级人才洽谈会、应届生双向选择会、信息技术人才交流会等。通过参加招聘洽谈会,单位招聘人员不仅可以了解当地人力资源素质和走向,还可以了解同行业其他单位的人力资源政策和人力需求情况。虽然这种方法应聘者集中,单位选择的余地较大,但还是难以招聘到合适的高级人才。


3.猎头公司。猎头公司是英文H上ad Hunt上r直译的名称,在我国是近年来为适应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与高级人才的求职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在国外,猎头服务早已成为企业获取高级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我国的猎头服务近些年来发展迅速,有越来越多的单位逐渐接受了这一招聘方式。

(欢迎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师微 信 公 众 号:H R M 1 6 8 8)

对于高级人才和尖端人才,用传统的渠道往往很难获取,但这类人才对单位的作用却非常重大。因此,猎头服务的一大特点是推荐的人才素质高。猎头公司一般都会建立自己的人才库。优质高效的人才是猎头公司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人才库的管理和更新也是他们日常的工作之一,而搜寻手段和渠道则是猎头公司专业性服务最直接的体现。


当然,要通过猎头公司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需要支付昂贵的服务费。目前,猎头公司的收费通常能达到所推荐人才年薪的25%~35%。但是,如果把单位自己招聘人才的时间成本、人才素质差异等隐性成本计算进去,猎头服务或许不失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方式。


此外,猎头公司往往对单位及其人力资源需求有较详细的了解,对求职者的信息掌握较为全面,猎头公司在供需匹配上较为慎重,其成功率比较高。


(三)校园招聘

校园招聘也称上门招聘,即由企业单位的招聘人员通过到学校参加毕业生交流会等形式直接招募人员。对学校毕业生最常用的招募方法是一年一度或两次的人才供需洽谈会,供需双方直接见面,双向选择。除此之外,有的单位则自己在学校召开招聘会,在学校中散发招聘广告等。有的则通过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直接从学校获得所需要的人才。


对于应属生和暑期临时工的招聘也可以在校园直接进行,主要方式有招聘张贴、招聘讲座和毕业分配办公室推荐三种。校园招聘通常用来选拔工程、财务、会计、计算机、法律以及管理等领域的专业化初级水平人员。一般来说,工作经验少于3年的专业人员约有50%是在校园中招聘到的。


(四)网络招聘

20世纪70年代后,互联网的出现给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不仅出现了上-HR(即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也使企业人员招聘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互联网承担起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多项职能。据美国一家招募服务公司所做的调查,绝大多数公司希望求职者通过电子邮件而不是通过邮寄传送个人简历。对于那些与计算机打交道的技术人员,经常会利用互联网导找工作机会,或者公司想要找个技术岗位的候选人,也多从网上寻找。


用尽可能少的成本找到尽可能称职的应聘者已经成为企业人员招聘主要追求的目标。采用互联网招聘的方式,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企业的要求,因为网络招聘具有以下优点

1.成本较低,方便快捷;选择的幅度大,涉及的范围广。


2.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在网工距离感似乎已经不复存在,无论身处何地、人处何时都不会妨碍招聘工作的开展。互联网不但有助于在世界各地广招贤才,还可以在网上帮助公司完成应聘人员的背景调查审核、能力素质评估以及笔试面试,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在网上发布招聘广告的媒体,而是县有多种功能的招聘服务系统。


3.使应聘者求职申请书、简历等重要资料的存贮、分类处理和检索更加便捷化和规范化。


(五)熟人推荐

通过单位的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等熟人推荐人选,也是单位招募人员的重要来源。在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广大地区,也有大量中资或外资企业,在招聘一般员工时,采用“老乡介绍老乡”的推荐方式。熟人推荐的招聘方式,其长处是对候选人的了解比较准确;候选人一旦被录用,顾及介绍人的关系,工作也会更加努力;招募成本也很低。问题在于可能在组织中形成裙带关系,不利于公司各项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的落实。


熟人推荐方式适用的范围比较广,既适用于一般人员的招聘,也适用于企业单位专业人才的招聘。采用该方式不仅可以节约招聘成本,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应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可信任度。有些公司为了鼓励员工积极推荐人才,还专门设立推荐人才奖,以此奖励那些为企业推荐优秀人才的员工。


【注意事项】

一、采用校园上门招聘方式时应关注的问题

1.要注意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一些政策和规定。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有一些相应的政策,各个学校的毕业分配也有相应的规定,用人单位一定要事先了解这些规定,以免选中了的人才由于各种手续上的限制而无法到单位工作。


2.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有脚踩两只船或几只船的现象。例如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几家单位签署意向,有的大学生一边复习考研或准备出国,一边找工作,一旦考研或出国成功他们将放弃工作,这些现象一定要引起重视。因此,在与学生签署协议时就应该明确双方的责任,尤其是违约的责任,另外,单位也应该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并且留有备选名单,以便替换。

(欢迎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师微 信 公 众 号:H R M 1 6 8 8)

3.学生往往对走上社会的工作有不切实际的估计,对自己的能力也缺乏准确的评价。因此,单位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注意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


4.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做好准备。在学校中招聘毕业生,学生常常会问一些关心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并保证所有工作人员在回答问题上口径一致。有的单位在向学生发放宣传品时就将常见的问题印在上面,或者在招聘的网页上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采用招聘洽谈会方式时应关注的问题

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名目繁多,作为单位招聘的负责人,你一定会收到不少招聘会的组织者向你发出的邀请。是否参加这场招聘会,必须看这场招聘会对单位是否有价值。


1.通过收集信息,例如规模有多人、都有哪些单位参加、场地在哪里等,了解招聘会的档次。如果参加招聘会的单位与你们单位的档次有很大差异,那么最好不要参加这场招聘会,因为你可能挑选不到合适的候选人。


2.了解招聘会面对的对象,以判断是否有你所要招聘的人。例如,一场招聘会主要是面对大学毕业生的,而你们公司并不需要大学毕业生,那么这场招聘会可能对你们公司的用处就不大。


3.注意招聘会的组织者。招聘会的组织者的组织能力如何,社会影响力有多大,因为这将决走招聘会的声势和参加的人员。


4.注意招聘会的信息宣传。比如,在某大学校园里举行一场招聘会,这次招聘会上有一家单位恰好是你的竞争对手,而且你了解到他们提供给学生的待遇条件比你们公司要好,那么最好不要和那家公司同时参加招聘会,因为学生选择那家公司的概率要远高于你们公司。你可以另外找一个机会专门为本公司举办一次有特色的招聘宣传活动,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第二单元 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笔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掌握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的方法,如笔试、筛选简历和筛进申请表。


【知识要求】

一、笔试的适用范围

笔试是一种最古老而又最基本的选择方法,它是让应聘者在试卷上笔答事先拟好的试题,然后根据应聘者解答的正确程度予以评定成绩的一种选择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测试应聘者的基础知识和素质能力,判断该应聘者对招聘岗位的适应性。对基础知识和素质能力的测试,一般包括两个层次,即一般知识和能力与专业知识和能力。一般知识和能力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文化知识、智商、语言理解能力、数字才能、推理能力、理解速度和记忆能力等。专业知识和能力即与应聘岗位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如财务会计知识、管理知识、人际关系能力、观察能力等。现在有些单位也通过笔试来测试应聘者的性格和兴趣,但性格与兴趣通常要运用心理测试的专门技术来测试,仅靠笔试中的一部分题目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


二、笔试的特点


【能力要求】

初步筛选方法是对应聘者是否符合岗位基本要求的一种资格审查,目的是筛选出那些背景和潜质都与职务规范所需条件相当的候选人,并从合格的应聘者中选出参加后续选拔的人员,最初的资格审查和初选是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审阅应聘者的个人简历或应聘申请表进行的。


一、筛选简历的方法

应聘简历是应聘者自带的个人介绍材料,对于如何筛选应聘简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对应聘简历进行评估,因为简历的筛选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


(一)分析简历结构

简历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应聘者的组织和沟通能力。结构合理的简历都比较简练,一般不超过两页。通常应聘者为了强调自己近期的工作,书写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时,可以采取从现在到过去的时间排列方式。相关经历常被突出表述。书写简历并没有一定格式,只要通俗易懂即可。


(二)审查简历的客观内容

简历的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主观内容和客观内容。在筛选简历时注意力应放在客观内容上。客观内容主要分为个人信息、受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和个人成绩四个方面。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年龄、学历等;受教育经历包括上学经历和培训经历等;工作经历包括工作单位、工作起止时间、工作内容、参与项目名称等;个人成绩包括学校、工作单位的各种奖励等。主观内容主要包括应聘者对自己的猫述,例如本人开朗乐观、勤学好问等对自己的评价评性与描述性内容。


(三)判断是否符合岗位技术和经验要求

在客观内容中,首先要注意个人信息和受教育经历,判断应聘者的专业资格和经历是否与空缺岗位相关并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就没有必要再浏览其他内容,可以直接筛选掉。例如在受教育经历中,要特别注意应聘者是否用了一些含糊的字限,比如没有注明大学教育的起止时间和类别,这样做很可能是在混淆专科和本科的区别,或者是统分、委培、成教等的差别。

(欢迎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师微 信 公 众 号:H R M 1 6 8 8)

(四)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

在工作经历和个人成绩方面,要注意简历的描述是否有条理,是否符合逻辑。比如一份简历在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时,列举了一些著名的单位和一些高级岗位,而他所应聘的却是一个普通岗位,这时就需要引起注意。比如另一份简历称自己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什么成绩,获得了很多证书,但是从他的工作经历中分析,很难有这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样的简历也要引起注意。如果能够断定简历中有虚假成分存在,就可以直接将这类应聘者淘表掉。


(五)对简历的整体印象

通过阅读简历,问问自己是否留下了好的印象。另外,标出简历中感觉不可信的地方,以及感兴趣的地方,面试时可询问应聘者。


三、筛选申请表的方法

申请表的筛选方法与简历的筛选有很多相同之处:其特殊地方如下:


(一)判断应聘者的态度

在筛选申请表时,首先要筛选出那些填写不完整和字迹难以辨认的材料。对那些态度不认真的应聘者安排面试,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可以将其掏表掉。


(二)关注与职业相关的问题

在审查申请表时,要估计背景材料的可信程度,要注意应聘者以往经历中所任职务、技能、知识与应聘岗位之间的联系。如应聘者是否标明了过去单位的名称、过去的工作经历与现在申请的工作是否相符,工作经历和教育背景是否符合申请条件,是否经常变换工作而这种变换却缺少合理的解释等。在筛选时要注意分析其离职的原因、求职的动机,对那些频繁离职人员加以关注。


(三)注明可疑之处

不论是简历还是应聘申请表,很多材料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内容上的虚假。在筛选材料时,应该用铅笔标明这些疑点,在面试时作为重点提问的内容之一加以询问。如在审查应聘申请表时,通过分析求职岗位与原工作岗位的情况,要对高职低就、高薪低就的应聘者加以注意。为了提高应聘材料的可信度,必要时应该检验应聘者的各类证明身份及能力的证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个人资料和招聘申请表所反映的信息不够全面,决策人员往往凭个人的经验与上观臆断来决定参加复试的人选,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经常产生漏选的现象,因此,初选工作在费用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坚持面广的原则,应尽量让更多的人员参加复试。


三、笔试方法的应用

由工人员资格审查与初选不能反映应聘者的全部信息,单位不能对应聘者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个人也无法得到关于单位的更为全面的信息,因此需要通过其他的选择方法使单位与个人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以便单位进行录用决策,个人进行是否加入单位的决策。笔试就是选择方法之一。提高笔试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命题是否恰当。命题是笔试的首要问题,命题恰当与否,决定着笔试考核的效度如何。 无论是以招聘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为目的的论文式笔试,还是以招录员工和职员为目的的测试式笔试,其命题必须既能考核应试者的文化程度,又能体现出应聘岗位的工作特点和特殊要求。考试命题过难或过易都会影响其效度。


2.确定评阅计分规则。各个考题的分值,应与其考核内容的重要性及考题难度成比例。若分值分配不合理,则总分数不能有效地表示被测者的真正水平。


3.阅卷及成绩复核。在阅卷和成绩复核时,关键要客观 公平,不徇私情。为此,应防止阅卷人看到答卷人的姓名,阅卷人要共同讨论打分的宽严尺度,并建立严格的成绩复核制度,以及考试违规处理的制度等。


第三单元 面试的组织与实施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面试的概念、内容与目标;掌握面试的基本程序、面试环境的布置、面试的方法、面试问题的设计与提问的技巧以及应关注的问题等。


【知识要求】

一、面试的概念

面试是单位最常用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测试手段。调查表明,99%的单位在招聘中都采用这种方法。在现代社会,单位用人越来越注重员工的实际能力与工作潜力,而不只是单纯注重知识掌握,因此,面试在人员选择环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面试过程中,代表用人单位的面试考官与应聘者直接交谈,根据应聘者对所提问题的回答情况,考查其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观察其衣着外貌、风度气质、情态表现,以及现场的应变能力,判断应聘者是否符合应聘岗位的标准和要求。


在面试过程中,考官可以通过连续发问,及时弄清楚应聘者在回答中表述不清的问题,从而提高考查的深度与清晰度,并减少应聘者说谎、欺骗、作弊等行为的发生。


总之,通过直接接触,面试可以使用人单位全面了解应聘者的社会背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个人修养、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状况;同时,面试也能使应聘者了解自己在该单位未来的发展前景,并将个人期望与现实情况进行对比,找到最好的结合点。


二、面试的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社会的面试已经超越最初面对面交谈的简单含义,而赋予了更多的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如突破面对面的问答模式,以面谈问答为基础,引入答辩式、演讲式、 讨论式、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精心设计的、多样化的辅助形式,即通过人们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与应聘者面对面的交谈与观察,达到客观了解应聘者的业务知识水平、外貌风度、工作经验、求职动机、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个人修养、逻辑性思维等情况,由表及里地评价应聘者有关素质,并对是否录用作出判断与决策。


在这里,“精心设计”的特点使它与一般性的面谈、交谈、谈话相区别。在“特定场景”下的面试则融合了情境模拟方法的内容,使面试与日常的观察相区别。“由表及里”的特点,集合了“问”“听”“察”“觉”“析”“判”等综合性特色,使面试比其他方法更能全面地了解应聘者。总之,广义的面试已经由一般素质测评发展到以模拟岗位要求为依据,涵盖了部分情境模拟的内容。


三、面试的目标

由于面试是考官与应聘者双方相互交流的过程,因此,面试涉及双方的目标。


1.对面试考宫而言,其作为单位代表,行使单位赋予他的考评、挑选的权力。为了使面试活动成功完成,一般应明确以下目标。


(1)营造一种融洽的会谈气氛,使应聘者能够正常发挥自己的实际水平。

(2)让应聘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应聘单位的发展状况、应聘岗位的信息和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等。

(3)了解应聘者的专业知识 岗位技能和非智力素质。

(4)决定应聘者是否通过本次面试等。


2.对应聘者而言,应聘者虽然在选择环节处于弱势地位,但他也有权挑选,他希望通过面试过程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应聘岗位,最终作出自己的决定。一般来说,应聘者应明确以下目标。


(1)创造一个融洽的会谈气氛,尽量展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2)有充分的时间向面试考官说明自己具备的条件。

(3)希望被理解、被尊重,并得到公平对待。

(4)充分她了解自己关心的问题。

(5)决定是否愿意来该单位工作等


从面试考目和应聘者双方的面试目标可以看出:

首先,面试考官和应聘者的面试目的并不完全相同,这是由双方所处的位置决定的。


其次,面试考官和应聘者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关系,双方最终都会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


最后,在面试活动中,由于面试考官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考官在安排、组织和实施面试的过程中,除了要达到预定的面试目标,还要帮助应聘者顺利完成预定的面试程序。


3.面试开始,作为主考官应当向应聘者作一简要说明,这有利于应聘者了解面试的目的和程序,以保持应聘者的自信。


例如,对面试进行文字记录或录音,可以作如下解释说明:“面试过程中我们要做一些记录,为的是不遗忘你所告诉我们的任何信息。所以,当我低下头时,不要以为这是不感兴趣,我们只想确保记住你的谈话内容。”又如,为了保证面试的顺利进行,必须考虑速度问题,可以这样向应聘者说明:“由于面试要考察的内容较多,为确保你有机会回答所有的问题,有时我们可能会打断你的谈话,然后提出下一个问题,希望你能够正确理解我们的做法和目的。”有时面对非常健谈的应聘者,即使要多次打断他的谈话,也要确保面试的正常进行,掌握好面试的速度。因为完成整个面试过程无论对应聘者还是用人单位都是人员招聘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能力要求】

一、面试的基本程序

面试是一种操作难度较高的测评形式,随意性较大,一般的人难以掌握,或者说由于没有掌握面试的程序和缺少面试的技巧,而达不到面试应有的效果。为了改进这一点,使面试能够被一般水平的人操作,提高面试的质量与可比性,在实施中应掌握面试的程序和技巧。


(一)面试前的准备阶段

本阶段包括确定面试的目的、科学地设计面试问题、选择合适的面试类型、确定面试的时间和地点等。面试考官要事先确定需要面试的事项和范围,写出提纲,并且在面试前要详细了解应聘者的资料,发现应聘者的个性、社会背景及对工作的态度、有无发展潜力等。

(欢迎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师微 信 公 众 号:H R M 1 6 8 8)

(二)面试开始阶段

面试时应从应聘者可以预料到的问题开始发问,如工作经历、文化程度等,然后再过渡到其他问题,以消除应聘者的紧张情绪。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面谈气氛,有利于观察应聘者的内外表现,以求全面客观地了解应聘者。


(三)正式面试阶段

采用灵活的提问和多样化的形式,交流信息,进一步观察和了解应聘者。此外,还应该察言观色,密切注意应聘者的行为与反应,对所提的问题、问题间的变换、问话时机以及对方的答复都要多加注意,所提问题可根据简历或应聘申请表中发现的疑点,先易后难逐一提出,尽景营造和谐自然的环境。


(四)结束面试阶段

在面试结束之前,在面试考官确定问完了所有预计的问题之后,应该给应聘者一个机会,询问应聘者是否有问题要问,是否有要加以补充或修正错误之处。不管录用还是不录用,均应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面试。如果对某一对象是否录用有分歧意见时,不必急于下结论,还可安排第二次面试。同时,要整理好面试记录表。


(五)面试评价阶段

面试结束后。应根据面试记录表对应聘人员进行评估。评估可采用评语式评估,也可采用评分式评估。评语式评估的特点是可对应聘者的不同侧面进行深入的评价,能反映出每个应聘者的特征,但缺点是应聘者之间不能进行横向比较。评分式评估则是对每个应聘者相同的方面进行比较,其特点正好与评语式评估相反。


二、面试环境的布置

面试的环境应该舒适、适宜,有利于营造宽松的气氛。握手、微笑、简单的寒喧、轻松幽默的开场白、舒适的座位、适宜的照射光线和温度以及没有令人心烦意乱的噪声,这些都能起到作用。


面试的环境必须是安静的,许多面试者喜欢选择自己的办公室作为面试的场所,但难免遇到意外的电话、工作方面的干扰等。因此,一些小型会议室也是不错的面试场所。


在面试的环境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面试中面试考宫与被面试者的位置如何安排。


面试中有如下四种常见的位置排列,如图2-1所示。


A为一种圆桌会议的形式,多个面试考官面对一个应聘者。

B为一对一的形式,面试考官与应聘者相对而坐,距离较近。

C为一对一的形式,面试考官与应聘者相对而坐,距离较远。

D为一对一的形式,桌子按一定斜度排列,面试考官与应聘者相对而坐,距离较近。


在面试中,如果采用B排列形式,招聘者与应聘者面对面地相视而坐,眼睛直视对方,会给对方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使应聘者有一种被质问的感觉,使应聘者更加紧张而不能自如地发挥应有的水平。当然,在特意考察应聘者的压力承受能力时可采用此种方法。采用C排列形式,面谈双方相距甚远,不利于招聘者从对方的表情、言语中获得信息,而且由于空间上的距离感上,造成心理上的远距离,从而不利于双方友好地合作。采用D排列形式,招聘者与应聘者斜向而坐,视线形成一定角度,这样可以缓和紧张气氛,避免心理冲突,因而招聘中宜采用这种形式。如果采用A圆桌型的排列形式,同样能达到这种效果。因而,应采用A D这两种位置排列,这样有利于更好地进行面试。


颜色也会影响人的情绻、意识及行为。某些颜色使人有舒适的感觉,某些颜色却有相反的效果。有些颜色使人心情放松,有些颜色令人感觉烦闷,有些颜色会降低心智的活动,使人思维缓慢。


目前,招聘环境中的颜色布置还没有引起招聘者的注意,桌椅、地板、四量等都趋向单色化,有的甚至就是一张桌子旁边散落几把椅子,让人有一种随便感及不适感。因此,在面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桌子、椅子、墙量、天花板,甚至地毯及装饰品的颜色都应当相互协调。


三、面试的方法

由于人员资格审查与初选不可能全面反映应聘者的全部信息,使组织不能对应聘者有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应聘者也无法得到关于组织的更为全面的信息,而采用面试的方法,可以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面试时供需双方通过正式交谈,使用人单位能够客观全面地下解应聘者的业务知识水平、外貌风度、工作经验、求职动机等信息。同时,也使应聘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招聘单位的相关信息。


由于面试非常复杂,人们首先按照一定的标准将面试进行分类,目的是掌握相应的特点。


(一)初步面试和诊断面试

从面试所达到的效果来看,面试可分为初步面试和诊断面试。


初步面试用来增进用人单位与应聘者的相互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应聘者对其书面材料进行补充(如对技能、经历等进行说明),组织对其求职动机进行了解,并向应聘者介绍组织情况、解释岗位招募的原因及要求。初步面试类似于面谈,它比较简单、随意,通常,初步面试是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招聘的人员主持;不适合的人员或对组织不感兴趣的应聘者将被淘表掉。


诊断面试则是对经初步面试筛选合格的应聘者进行实际能力与潜力的测试。它的目的在于招聘单位与应聘者双方补充深层次的信息,如应聘者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思维能力、个人工作兴趣与期望等,组织的发展前景、个人的发展机遇、培训机遇等,这种面试由用人部门负责,人力资源部门参与,它更像正规的考试。对于高级管理人员的招聘,则组织的高层领导也将参加。这种面试对组织的录用决策与应聘者是否加入组织的决策至关重要。


(二)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

根据面试的结构化程度,可分为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


结构化而试是在面试之前,已经有一个固定的框架或问题清单,面试考官根据框架掌控整个面试的进行,按照设订好的问题和有关细节逐一发问,严格按照这个框架对每个应聘者分别进行相同的提问。这种面试的优点是对所有应聘者均按同一标准进行,可以提供结构与形式相同的信息,便于分析比较,减少主观性,同时有利于提高面试的效率,且对面试考官的要求较少。缺点是谈话方式过于程式化,难以随机应变,所收集的信息的范围受到限制。


非结构化面试无固定模式,事先无须做太多的准备,面试者只要掌握组织、岗位的基本情况即可。非结构化面试可以说是漫谈式的,面试考官与应聘者随意交谈,无固定题目,无限定范围,海阔天空,无拘无束,让应聘者自由地发表言论、抒发感情。这种面试的主要目的在于给应聘者充分发挥自己能力与潜力的机会,通过观察应聘者的知识面、价值观、谈吐和风度,了解其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判断力和组织能力等。由于这种面试有很大的随意性,需要面试考官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掌握灵活的谈话技巧,否则很容易使面谈失败。同时,由于面试考官所提问题的真实意图比较隐蔽,要求应聘者有很好的理解能力与应变能力。其优点是灵活自由,问题可因人而异,可深人浅出,可得到较深入的信息。其缺点是这种方法缺之统一的标准,易带来偏差,且对面试者的要求较高。


四、面试问题的设计

(一)面试问题设计技巧

在面试之前,面试考官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问题。这些基本问题的来源,主要是招聘岗位的工作说明书以及应聘者的个人资料。通过回顾工作说明书,就会对岗位的职责和任职资格有所了解,并且会考虑到该岗位所需要的主要能力,由此可以准备一些用来判断应聘者是否具备岗位所要求的能力的问题。另外,通过筛选应聘者的简历或申请表,一定会发现某些矛盾或对某些问题感兴趣,也可以准备一些有关应聘者过去经历的问题,如某人力资源总监助理的岗位空缺,其职责之一是:对应聘者进行面试,并将合适的候选人推荐给合适的部门,根据这项职责,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请举一个例子说明你是怎样对应聘者进行面试的?面试之前你要进行哪些准备活动?面试过程是怎样的?你是怎样作出判断的?


2.你是否经常向用人部门的负责人推荐人选?请讲述某一次你所推荐的人选被用人部门拒绝的经历,你是怎样处理这件事情的?


3.你是否遇到过与用人部门的负责人在对一个候选人的判断上产生分岐的时候,你是怎样处理的?


4.能不能告诉我你所遇到的最难得出结论的候选人,具体情况是怎样的?你是怎样做的?


这些基本的面试间题不宜过多,而且这些问题最好是开放式的问题,能够让面试考官从应聘者的回答中发现更多的问题。仔细倾听应聘者的回答,可以找到很多值得进一步追问的问题。


(二)面试问题举例

1.你为何要申请这项工作?(了解应聘者的求职动机)

2.你认为这项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或如果你负责这项工作,你将怎么办?(了解应聘者对应聘岗位的认知程度及其态度)

3.你认为最理想的领导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了解应聘者的管理风格及行为倾向)

4.对你来应聘,你的家庭的态度怎样?(了解应聘者的家庭是否支持)

5.你的同事当众批评、辱骂你,你怎么办?(了解应聘者现场解决棘手向题的经验及处理冲突的能力)

6.你的上级要求你完成某项工作,你的想法与上级不同,而你又确信你的想法更好,此时你怎么办?(了解应聘者在困境中是否能够冷静地处理问题)


五、面试提问的技巧

面试技巧是面试实践中解决某些主要问题与难点问题的一些技术,是面试操作经验的积累。


在面试中,“问”“听”“观”“评”是几项重要而关键的基本功。在此,我们重点讨论面试提问的技巧。就“问”而言,无论哪种面试,都有导入过程,在导入阶段中的提问应自然 亲切、渐进式地进行,如“什么时候到的?家离得远吗?是怎么来的?”等;同时,面试考官的提问与谈话,应力求使用标准化以及不会被应试者带来误解的语言,通俗、简明地表达自己的问题;并且,问题安排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先熟悉后生疏,先具体后抽象,让应聘者逐渐适应、展开思路,并进入角色。当然,提问方式的选择以及恰到好处地转换、收缩、结束与扩展问题和问话,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技巧。


面试考官作为面试的召集者,也是面试的主持者,其提问的方式以及问题决定了从应聘者那里可以得到什么资料或多少资料。一般来说,面试考官应运用一些提问的技巧来影响面试的方向和进度,主要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1.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提问让应聘者自由地发表意见或看法,以获取信息,避免被动。一般在面试开始的时候运用,用以缓解面试的紧张气氛,消除应聘者的心理压力,使应聘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和潜力。开放式提问又分为无限开放式和有限开放式,无限开放式提问没有特定的答复范围,目的是让应聘者说话,有利于应聘者与面试考官进行沟通,如“谈谈你的工作经验”等问题。有限开放式提问要求应聘者的回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或者对回答问题的方向有所限制。


2.封闭式提问。封闭式提问即让应聘者对某一问题作出明确的答复,如“你是否从事过秘书工作”一般用“是”或“否”回答。它比开放式提问更加深入、直接。封闭式提问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意思:一是表示面试考官对应聘者答复的关注,一般在应聘者答复后立即提出一些与答复有关的封闭式问话;二是表示面试考官不想让应聘者就某一问题继续谈论下去,不想让应聘者过多发表意见。


3.清单式提问。清单式提问即鼓励应聘者在众多选项中进行优先选择,以检验应聘者的判断、分析与决策能力。例如,在回答“你认为产品质景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对所给出的各个选项进行优先选择。


4.假设式提问。假设式提问即鼓励应聘者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挥应聘者的想象能力,以探求应聘者的态度或观点。例如:“如果你处于这种状况,你会怎样处理?”


5.重复式提问。重复式提问即让应聘者知道面试考官接收到了应聘者的信息,检验获得信息的准确性。例如:“你是说……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你说的意思是……”


6.确认式提问。确认式提问即鼓励应聘者继续与面试考官交流,表达出对信息的关心和理解。例如:“我明白你的意思!这种想法很好!”


7.举例式提问。这是面试的一种核心技巧,又称为行为描述提问,传统的面试往往集中问一些信息,十分注意求职申请表中所填的内容,加以推测分析。同时还询问应聘者过去做过的工作,据此来判断他将来能否胜任此岗,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有时应聘者也会编造一些假象。为了避免这一点,在考察应聘者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时,可针对其过去工作行为中特定的例子加以询问。基于行为连贯性原理,所提问题应涉及工作行为的全过程,而不应当集中在某一点上。例如,“过去半年中你所建立的最因难的客户关系是什么?当时你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你是怎样分析的?采取了什么措施?效果怎样?”,从而能较全面地考察一个人。当应聘者回答该问题时,面试考官可通过应聘者解决某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鉴别应聘者所谈问题的真假,了解应聘者实际上解决问题的能力。面试中一般可让应聘者列举应聘职务要求的、与其过去从事的工作相关的事例,从中总结和评价应聘者的相应能力。


【注意事项】

进行面试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尽重避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不要问带有提问者本人倾向的问题,例如以“你一定……”或“你没有……”开头的问题。再如,“当你接受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时,会感到害怕吗?”“你不介意加班,是吗?”“你经常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吗?”目的是不让应聘者了解你的倾向、观点和想法,以免应聘者为迎合你而掩盖他真实的想法,


2.有意提出一些相互矛盾的问题,引导应聘者作出可能矛盾的回答,来判断应聘者是否在面试中隐瞒了真实情况。


3.面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应聘者的求职动机。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一些应聘者往往把自己真正的动机掩盖起来,但我们可以通过对他的离职原因、求职目的、个人发展、对应聘岗位的期望等方面加以考察,再与其他问题联系起来综合加以判断。如果应聘者高职低求、高薪低求,离职原因讲述不清或频繁离职,则须引起注意。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通过应聘者的工作经历分析其价值取向,而不要轻信应聘者自己的观点。


4.所提问题要直截了当,语言简练,有疑问可马上提出,并及时做好记录。并且,不要轻易打断应聘者的讲话,对方回答完一个问题,再问下一个问题。


5.面试中,除了要倾听应聘者回答的问题,还要观察他的非语言行为,如脸部表情、眼神、姿势、讲话的声调语调、举止,从中可以反映出对方的一些个性,是否诚实,是否有自信心等情况。

 ID:HRM1688 HR都在关注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在线客服 计算器 意见反馈

BMFWDT

社保交通咨询请关注便民服务大厅公众号

点击可复制微信关注公众号,找人工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