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埋怨过自己的父母?比如说,因为小时候没能强迫你去学钢琴或者是舞蹈,导致你长大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才艺。或者是父母对于喜欢吃零食的你没能好好约束,因此你长大了一直很难减肥。又或者是父母对于小时候喜欢挑食的你过于宽容,导致自己没能长得足够高。
很有趣吧,明明小的时候心中很笃定地认为“难吃的东西我才不要吃,长那么高也没有什么好处”,“能够吃到零食就很幸福啦,胖胖的有什么也很可爱啊”,又或者“弹钢琴什么的麻烦死了,我要出去玩,出去玩才是一等一重要的”。但是长大之后回过头看,那些当初非常笃定一定是正确的想法,实际上幼稚的不堪一击,不是吗?
你或许会说,这是因为那个时候小,不懂事。然而,扪心自问,即使是在长大之后,我们也常常做同样的事情。
我一直很喜欢蔡康永的一段话:“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进一步地说,我们说No的理由有很多,有时候,并不只是因为懒或者笨,很多时候,我们反而是很精明地考量之后,自以为正确地沾沾自喜地说出了No。
“什么?运动?你知道跑一个小时才减去多少卡路里吗?跑到下辈子也没有用的。我跟你说吃减肥药最有效了。”
“什么?读书?别傻了,书上内容那么多,借学霸的笔记过来抄抄不就好了嘛,别浪费时间了。”
“你为什么要关心隔壁小丽啊,她又没什么能力,家境也不太好,不会对你有太大帮助的,傻不傻啊。”
然而,对于当时自己的精明沾沾自喜的我们,当发现运动减肥的人不仅真的减下去了,体型变好,更加健康,而且皮肤和作息都变好,而自己吃减肥药变得身体虚弱气色暗黄的时候;当发现有一个有趣的机会但是自己对于笔记之外的内容可能一无所知的时候;当发现有人有了知心的朋友,而朋友又刚好在某个方面能够帮到她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呢?
是会觉得“那是我早前不知道,不然我也会……”,然后下一次重复这样的过程吗?
然而,你有没有想过,任何事情,我们做之前,我们真的足够的聪明,能够预测到这件事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多大的改变吗?
人生就像是一副广阔的拼图游戏,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可以看到拼图的全貌,理智地规划自己人生的旅程,他们是真正聪明而有经验的人。但对于我们这些在一两块拼图中摸索方向的普通人来说,在迷茫的时候以自以为是地精明说No,真的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吗?
你可能要问,为何要使用“自以为是”这个带有攻击性色彩的词语呢?毕竟,我们有时候也是很努力很认真地去思考了,甚至征求了身边有远见有智慧的人的意见,为什么要用“自以为是”去修饰呢?
我想,那是因为,很多时候,人生就像攀爬阶梯,即使你以你现在的资源做出了目前状态下看似最佳的选择,但是,你的位置决定了你目前只能看到你这个台阶所能看到的东西。但若是你有机会上几层台阶,又或者像电影里那样从未来穿梭回现在,你会发现,很多好处和坏处,是现阶段的你所看不到的。那么你依照现阶段所分析的好处坏处做出的决定,又能正确到哪里呢?只是形式上感觉很理智很精明罢了,内容上完全可能是以精明的姿态做了傻事而已。
举例来说,我爹当年在公司的时候就很喜欢业余写文章,但是并没有以此作为谋生的技能。等到后来自己出去创业,却苦于没有客户。他那一年过得相当苦恼,但是在苦恼之余,为了总结之前的经验,也是为了理清自己的思路,他将自己原来所研究和观察的内容写了一本书。断断续续写了一年的时间,稿费并没有多少,当时他的朋友都嘲笑他,说他辞职干这个一点都划不来。然而,等书出版之后,有很多老板看了书对他的见解有兴趣,主动地来联系他,他的业务也慢慢地上了正轨。
我之所以不想举那些名人的例子,是因为那些例子里真假参半,谁也不知道那些美化和光环背后,真正的故事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以我身边的家人为例,是因为我旁观了整个事件的始末,对于真实性较为有把握。要说我爹那时候写书就是为了拉客户,那他是肯定没有想到那么远的,而且当时被朋友说的时候他也很苦恼。然而,他还是凭着一点固执把书写完熬到出版了,而这,也就成了他的转机。
这并不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例子,事实上,我相信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两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经历,给自己的生活也带来了或大或小的一些改变。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将其归结于幸运,而没有过多地思考。然而,换个角度,很多时候,幸运不正是因为我们那个时候说了Yes吗?如果我们向未知说Yes都没能做到,那么即使幸运路过,也没有办法光临。
有人可能会说了,这是幸存者偏差,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只有小部分能够获得收获,而还有大部分是被浪费掉的,是不能带来任何回报的。你不能只看获得回报的那部分,来反推人就应该多说Yes。
我大学的时候,学校有很多讲座,而我觉得花两个半小时听一个大部分由废话+段子组成的讲座很浪费时间。而我有个理工科的朋友却乐此不疲。我很疑惑,因为他是个非常实用主义的人,于是问他,听那么多讲座的废话,你不觉得浪费时间吗?
他说:“一场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可能有两个小时说的都是已经知道的内容,二十分钟的场面话和段子,五分钟的休息,但还是可能有五分钟,能给目前的你以启发……”
他继续:“……而只要有这么五分钟,或者说哪怕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只有一句话能给我启发,能让我觉得前进了那么一点儿,我就觉得这场讲座是值得的。”
在过后的日子里,在我面对要不要看一本书、要不要学一门新的语言、要不要交一个新的朋友的时候,我时常想起他的这句话。托他的福,我的人生多说了几次Yes,也是托他的福,我可以开了这么一个公众号,可以现在写些东西给爱看的人看,希望可以对他人的人生产生一些微小的正面影响。
是啊,我们其实没有真正需要满篇都是启发的东西,如果真的是满篇珠玉,我们估计也消化不了。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心灵,我想说,很多时候,我们嫌一个东西“不够好”“不够有用”,与其说是嫌它浪费我们的时间,不如说是给自己一个借口不去学他。
要有用吗?要多有用呢?要学了就能毁灭地球还是学了就能拯救地球吗?我们觉得时间付出的没有效率,没有“性价比”,却忘了,嫌一个东西好处不够多而说了No的我们,在那段时间里,也无非是无所事事而已,而无所事事,难道不是最没有“好处”的事情吗?
我们往往认为自己很忙,自己的时间很宝贵,却常常将时间抛掷在一些鸡零狗碎的事情上,而不愿意去多说几个Yes,为改变自己的生活尽到一点努力。到头来,最浪费自己时间的,不是去做没有性价比的事情,而是在犹豫和挑剔中,什么都没有做。
多说几个Yes,就像是在自己的生命花园下洒下一些种子,这些种子里面有些会发芽,有些不会;有些会长高,有些不会;有些会结果,有些不会;有些会改变你一生的轨迹,有些不会。但只要有那么一颗,发芽、长大、开花、结果、根本地改变你,那么埋下种子就是值得的。但除非你肯迈出第一步去洒下种子,否则你永远不会知道,生命里到底埋藏着多少可能性等待你去发掘。你也永远不会知道,你究竟错过了什么样的精彩。
而我更加笃信的一段话是:凡是播种的,必有收获;凡是亏欠的,必需补课。
当然,结出的果实,未必是你一开始预料的那样。但是付出的努力,总会在某些方面给予你回馈。你只有在不断尝试和努力的过程中,才会变得更强也更豁达。当你播种了足够多的种子,你的人生就可以不间断地尝到果实的甜美,而不那么纠结于为何有些一年开花,有的五年或者十年才结果。那些尚未发芽的种子,也可能只是在未来生命的某个阶段等待你而已。
相对的,今天偷懒了,感觉很精明,但是人是很难欺骗自己的。不会做的事,过了几千遍还是不会做。像是手指里扎进去的刺一般,每一次都会阻碍你的行动,每一次都会提醒你,这件事情,你不在行。
没有被辜负的努力,只有被辜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