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证融通 解决未来5年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

来源:上海职业技能培训指导服务平台作者:日期:2016-06-29

    
    如何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当代技术工匠?如何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让用人单位满意?这一系列问题,从上海开始启动“双证融通”改革后逐步得到答案。

    日前,由上海市教委、市人社局指导,市教委教研室、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办的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研讨会举行。与会专家认为,产教融合是未来5年职业教育发展的落脚点,“双证融通”改革将有助于解决未来5年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

    让校企融合落到实处

    作为上海教育综合改革项目之一,“双证融通”实现的是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专业教学过程与岗位真实情境、学校学业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机融合。改革自2012年启动以来,从最初10所学校10个专业点发展到今天的33所学校44个专业点,共培养了2925名学生;试点班平均取证率91.6%,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6.6个百分点。

    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被列入改革试点后,学校专业教师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改革了教学课程。例如在课程体系中突出《普通车削加工》、《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数控车削程序编制与调试》、《数控车削加工》等4门主干课程的建设,构建了3个实训模块,以此支撑学生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老师讲、学生做的单一教学形式。在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双证融通”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数控铣削加工》课程中,专业教师选择与企业实际生产相关的典型项目作为实训教学的载体。同时开发学习任务,根据现实工作岗位给每位学生分配具体的角色和任务。

    课程标准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带动评价方式的改革,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夏冬英说,以往学校采取的是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技能掌握程度。改革后,传统的评价方式被颠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中采用了观察、交流、实际操作、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

    实习生留用率提高三成

    作为一家全国布点的企业,永达汽车人力资源总监朱佩靖和同事们每年到全国大专院校招聘400名实习生。朱佩靖说,很多实习生要从认识工具开始从头教起,再认识工作流程和售后服务,感觉学校理论学习和实训与真正的岗位需求存在差异。

    而这些现状,在朱佩靖从上海的职业院校里招聘到一批“双证融通”班级的学生后开始发生转变。2012年起,上海市交通学校与永达汽车合作创设了“永达汽车班”。首批30名学生2015年全部进入永达汽车公司进行实习。“这批学生差不多1个月的时间就能上手,且稳定性好。”朱佩靖说,“原本实习生留用率通常只有50%,这个班级达到了80%。”

    “我们曾经推荐一位技能优秀的员工到IBM工作,没想到工作还没展开,他就因为没有按照工作规定流程操作被开除了,说明员工的职业素养不过关。”上海企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单迎春表示,企业除了看重职工的技能外,更在意员工的职业素养。而从“双证融通”班级毕业的学生,在职业素养养成方面,都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双证融通”改革后,专业教师深切感到“双师素养”不足,不少教师主动下企业学习。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教师赵宏明说,教学必须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老师也必须有企业实战经验。上海市交通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过程中,专业教师与学生一同下企业进行实习,专业教师将每一个岗位的工作标准带回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陆靖表示,“双证融通”让学生学习更实在、更主动、更有目的。学生毕业后也能马上上手。未来,应有更多专业和学校实施“双证融通”,将这一成果进一步延展。


在线客服 计算器 意见反馈

BMFWDT

社保交通咨询请关注便民服务大厅公众号

点击可复制微信关注公众号,找人工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