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兜底好日子,咱开心吗?

来源:邯郸理论战线作者:日期:2016-09-15

社保兜底好日子,咱开心吗?

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这是一个引领时代发展的执政党在推进民族复兴进程中作出的庄严承诺;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伟大政党之所以永远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的根本所在;这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直至将来,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媒体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讲到了咱老百姓的心坎上,也道出了一个永远把群众利益装在心中,把民生保障作为奋斗目标的政党,在前进道路上的最高追求。

    “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时刻把人民幸福作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最好诠释。

    从社会保障到民生工程,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用沉甸甸的誓言、硬邦邦的措施,为咱老百姓编织了一张“托底”美好生活的社会保障网,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由咱老百姓共享。


一、从“平安岛”到“救助站”,社会保险的“更保险”,为咱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托了底

    养老安全,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生活保障,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一个永不过时的憧憬。

    两千多年前的《礼记.礼运》中说: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一直在企盼着这种理想的社会状态能够实现,并把这种状态称为“大同世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由最初“三位一体”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拓展增加了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特别是关涉每一个中国人切身利益和生活保障的社会建设,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基本医疗的“平安岛”,为病有所医撑起了“防护伞”


不知细心的您是否注意到,近几年来,咱老百姓的生活中多了一样与居民身份证大小一样的证件——社会保障卡,而且它现在也如同身份证一样让咱老百姓离不开:得了头疼发烧的小毛病去药店买药,只要一刷卡便可付费;住房公积金里到底还有多少钱,拿着卡到银行一查便清晰明了;以后养老金的领取、低保金的发放、生病住院费用的报销、住房公积金贷款全都需要这张卡。与咱老百姓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这张社保卡,真实地折射出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也让咱老百姓感受到了国家对咱的美好生活的精心呵护。

    丰宁县小坝子乡生活着4700多户居民,四面环山偏僻闭塞的环境曾经让这里的村民看病成了老大难。一天,丁大爷突然患了阑尾炎,肚疼难忍,丁大爷做手术的时候,村民们蹲在卫生院门口哭,因为这里以前从来没做过手术,他们担心手术会有什么意外。然而没想到的是这次手术却非常成功,这得益于乡卫生院与土城卫生院的技术互补。丰宁县实施医改以来,把条件较好的乡镇卫生院确定为技术指导中心,辐射帮扶技术薄弱的卫生院。这种帮扶是无条件的,也就是说,小坝子乡有疑难病例的时候,土城卫生院必须随叫随到。

    本着“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原则,小坝子乡卫生院大量配备医疗设备,手术室、B超室也一应俱全。此外,县里的医院和偏僻地区的卫生院建立对口支持关系,每周必有一次坐诊,有特殊情况随时来应诊。设备有了,医生来了,山沟沟里的村民有病再也不用着急了,丰宁医改实实在在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大问题。

    这是我国建立惠及全民的三张医疗保障网,给普通农民带来实惠的一个真实缩影。近年来,我们编织了一张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安全网,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为兜底,商业健康保险及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为补充的中国特色医保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了城乡居民“病有所医”的心愿。

    在医疗体制改革上,到2013年3月,国家财政对医疗卫生累计投入22427亿元,医疗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了12.5%左右,这个比例不仅高于希腊、瑞士等这些发达国家,也高于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其他“金砖”国家。

    近年来,新农合和城合医保补助标准由开始试点的每人每年20元提高到了280元。到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三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左右;到2020年,将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病有所医,驱散咱老百姓头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阴霾,让咱幸福安康!


(二)基本养老的“安全线”,为老有所养解除了“后顾之忧”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美好向往。

    根据民政部门的统计,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亿。据预测,到2053年老龄人口将占到4.87亿,人口老龄化平由13.7%增加到世纪中叶的35%左右,中国将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等我们老去的时候,如何养老,钱从哪儿来?等我们老去的时候,有谁陪伴在我们身边?当老龄化时代来临,养老服务、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样样难题都沉甸甸地压在人们心头。

    “人活着,钱没了。”——未富先老,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极大的隐患和挑战。

    养老服务不足,医疗服务欠缺,老年人看病难、看不起病。养老服务至少需要800多万张床位,而现在只有约250万张,缺口达550多万张。

    家庭照顾不足,老人精神压抑。全国城市地区有近一半的老人没有子女相伴,而农村空巢老人的比重也占到四成左右。“空巢家庭”正在逐渐增多,谁来保障我们晚年的幸福安康?

    是政府,是政府坚实的肩头,挑起了养老的重担!为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政府每年往养老金的“池子”里大量注资,让企业退休人员安享晚年。从2014年1月1日起,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再提高10%,并向其中有特殊困难的群体适当倾斜。这是我国连续第10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全国74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将因此受益。与2005年调整前月人均700元的水平相比,2013年调整后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893元。

    在农村,新农保试点工作已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展开。到2020年前,新农保将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实现普惠。

    “我们老两口一个月能领720元呢,每人每月280元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80元的新农保养老金,足够花啦!”63岁的李思英大娘高兴地说。2008年他们一家入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2009年年底又入了新农保,两项保险可同时参保同时享受,收入比种地时还高。“种地还得靠天吃饭,这下好了,我们都按月吃‘皇粮’了。”

    村民尹继光大爷高兴地说,如今他们一家不但有新农保、失地保险,还有新农合,享有多重保障。“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养老靠国家靠社会,我们的日子就俩字——滋润!”

    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国家从制度层面作出设计。公平、普惠,是养老的发展方向。

    政府保基本,鼓励个人多缴多得。原来的省级统筹好像三十几个小蓄水池,有些省有结余,有些省有亏空,无法互相调节。全国统筹就像小蓄水池汇聚成一个大蓄水池,现在总共还是这么多资源,但是调节能力提升了,增加了互济、共济能力。

    养老金的全国统筹还打破了劳动力流动的壁垒,杜绝了劳动人口流动养老金无法接续的问题,让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

    最美桑榆景,人间重晚晴。只有用制度为日渐庞大的老年群体构建起一道全方位的养老保障、养老服务屏障,方能彰显和谐社会里“最美夕阳红”!



(三)弱势群体的“救助站”,为困有所帮搭起了“连心桥”


或许,那个黑色的日子没人愿意提及。在那个灾难的时刻,举国震惊。所有的颜色成了黑白,多少人为之痛心哭泣。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铭刻成人们记忆中无法言说的痛。房屋倒了,家园毁了,幸存的人们在哭泣。危急时刻,党中央火速部署救助方案,调集各种力量赶赴灾区开展救助。中央先后推出的临时生活救助、后续生活救助、倒损房屋恢复重建等一系列政策让灾后重建进展迅速。当年年底,中央财政就下达汶川地震受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417.94亿元,共救助受灾困难群众922.44万人,包括“三无”人员891.33万人和“三孤”人员31.11万人。

    这是党和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灾难上,对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进行紧急救助和长期救助的一个真实写照。

    2014年5月1日,国务院第649号令正式颁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对困难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作出了国家规定。

    临时救助和精神慰藉、心灵关怀,成为亮点。当咱的生活陷入困顿,失去生活来源了怎么办?别害怕,国家给咱最低生活保障,每个月300多元的低保,能让咱吃得起饭,买得起菜。万一家中突然有了重大灾难了怎么办?别担心,国家给咱及时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衣被、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应急救助。如果灾难过后,心中的伤痛和心悸无法平复怎么办?别紧张,国家派出专业的心理团队给咱抚平心中的伤痕,给咱重新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如果咱遇到了火灾、交通事故,生活突然难以为继怎么办?不要紧,国家给予临时救助帮咱走出难关。河北省针对社会救助标准相对偏低、差别过大、调整滞后的问题,于2013年11月联合下发了《关于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孤儿养育三项社会救助标准制定和调整的指导意见》,大幅度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孤儿养育三项社会救助标准,将河北省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为城镇450元/月,同比增长20.6%,农村2500元/年,同比增长12.4%,农村五保最低供养标准调整为5000元,同比增长56.2%。

    社会救助,激扬爱心;社会救助,传播善行;社会救助,伸出温暖的手,扬起希望的帆,明天的日子有奔头!



(四)失业保险的“暖心炉”,为难有所救设置了“救生圈”



    《201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末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64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2万人。职工下岗分流,企业裁员,在失去工作岗位的日子里,没有收入,生活陷入困顿……这个时候不用愁,国家会为咱们先提供一份基本的生活保障——失业保险。这份失业保险如同一座桥,帮咱们渡过难关,找到下一条能继续走下去的路。

    每到领取社保的日子,廊坊市永华街道劳动保障所门前排起了“长龙”,47岁的王秀芬排在队伍后面,踮起脚尖张望,期盼快点领到社保补贴。

    连续4年了,每年岁末年初领到的这笔“社会保险补贴”,就像领到了政府亲切的问候和浓浓的关怀,让她倍感温暖。“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孩子读高中需要钱,孩子他爸给人打零工赚得不多,我再闲着,日子就更紧巴了。街道给我提供了一个公岗,有事做,还能补贴家用,这些年来多亏他们照顾!”王秀芬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张存有5484元钱的银行卡,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就业有未来,失业有保险,已成为民生希望的支撑。

    近年来,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在扩大就业、维护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助推器”和“减压阀”作用。未来,失业保险将会发挥“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作用,筑牢失业保险这一保障劳动者的“底线”。

    河北省针对困难企业制定出台的《关于使用失业保险金援企稳岗的意见》规定,自2014年4月起,参加失业保险的用人单位人均工资低于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单位和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最低缴费基数可按实际工资总额核定,但最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百姓冷暖,党和政府记挂在心头。

    以前,参保单位职工失业后到人社部门办理申领失业保险金时,要等到下个月才能领取。申领和领取相差一个月,就得断炊一个月。从2014年5月1日起,秦皇岛市率先在河北省实现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待遇当月申领、当月享受,使失业人员能够及时得到基本生活保障。

    就业,关系着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稳定。“我今年44岁,由于没有技术,下岗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两个月前,县人社局的同志来到我家,建议我参加了县里的免费技能培训。我还取得了电焊工职业资格证书。这不,我现在到开发区的一家企业工作,月收入2000多元!”下岗职工李永刚高兴地说。

    2014年以来,广宗县采取政府“埋单”、企业“点菜”、就业部门“搭台”的培训方式,对250余名失业人员开展了“订单”培训,使人人身怀一技之长。同时,还成立了20余人的帮扶小组,对失业人员制定了“一对一”帮扶计划,积极为失业人员再就业牵线搭桥,助其就业。失业保险,为咱失业群众搭起再就业的桥,助力明天美好生活!


二、从“安全网”到“防火墙”,保障制度“更保障”,为咱老百姓规避人生风险护了航

    近十年来,我国社保从无到有,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然而,如何加强中低收入者的社会保障力度,托起社会底层,保持社会稳定?

    如何取消制度壁垒,逐步消除由制度带来的不公平,实现以公平为目标的社会保障制度?

    如何保证财政投入力度,保证社保资金这个蓄水池不发生干涸危机?


(一)编织“安全网”,低保全覆盖


天冷了,困难群众过冬挨不挨冻?困难家庭孩子上大学,负担是不是更重了?低保资金是不是足额、及时发放到了困难群众手里?邯郸市将供暖任务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弱势群体的供暖工作更是放在心上。“绝不能让一户困难和低收入家庭受冻!”每年的供暖季,市民政局、财政局等部门对市内三区6827户城市低保家庭都会发放取暖补贴和补助资金,让党和政府的关怀变成了低收入家庭和困难家庭屋子里的融融暖意。

    邯郸市丛台区为帮助低保家庭大学生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对有子女上大学的低保家庭,上浮最低生活保障金20%,直至子女毕业。同时,该区还对低保家庭大学生子女发放一次性助学金2000—2500元,并每年给予学费总额20%的资助金,直至毕业。

    近年来,中央和省级投入城乡低保资金大幅增长。2013年,中央共投入城乡低保资金987.7亿元,2014年的投入有望突破1000亿。

    河北省在2010、2011两年,针对物价上涨较快,影响城乡低保家庭基本生活的情况,在全国首创了城乡低保标准与全国物价平均水平同步增长机制,保证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受影响。2012年河北省城乡低保资金投入占到了45亿元,较上年增加10亿多元,低保标准实现了与全国同步增长,有效保障了283万(城市78万,农村205万)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钱拨下来了,如何让低保资金花在该花的地方,让该吃低保的人吃上低保、吃不上低保的人服气,是个大问题。

    “阳光低保制度就是好,谁吃低保,大家说了算,非常公正。”邢台市临西县下堡寺镇西高尔庄村村民刘俊亚对当地运行的农村低保制度非常满意。

    刘俊亚今年78岁,家里有一个52岁的智障儿子,通过听证组投票吃上了低保。像刘俊亚一样,临西县所有的农村低保户都是通过投票产生的。这种投票被称为“阳光听证”,谁吃低保谁申请,审核由听证小组说了算。大家选出来的低保户,确保了低保的公正性。这种低保制度被誉为“阳光低保”模式,是临西县的首创。

    邯郸市峰峰矿区在“阳光低保”中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按照“谁调查、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2011年,通过核查取消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560户,并将符合低保条件的492户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低保,确保了应保尽保。2014年上半年峰峰矿区共核拨低保资金3300余万元,使47908名困难群众(其中城镇40834人、农村7074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

    阳光低保,如同温暖的阳光普照低收入群体,暖了困难群体的心,也托起了生活的希望!




(二)构筑“防火墙”,就业有未来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党和政府历来都把就业作为民生工作的头等大事。一方面,国家努力改善就业环境,创设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在过去近10年时间里,我国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1年的9年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980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3%以下的较低水平,实现了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和就业形势持续稳定。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劳动力数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成绩,来之不易。

    说起就业短板,不能不说人到中年、技能欠缺的“4050”人员。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顶梁柱”。顶梁柱没有了收入,意味着一家老小衣食无着。安排好“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变“输血”为“造血”,就能给更多低收入家庭带来必要的生活保障和生存希望。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在搞好就业培训的同时,通过“买岗安置”的方式,使半数以上“4050”人员实现了再就业。“4050”人员除享受一般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外,还可以享受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例如每个下岗职工可参加两次免费培训,公益岗位、就业岗位优先安排“4050”人员,给予每人每月100至300元岗位补贴等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不用我们花一分钱,政府用专项资金为我们谋得了公益性岗位,我们下岗人员又有工作了!”邯郸市魏县下岗职工老李乐呵呵地说道。

    在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安置力度的同时,魏县更加关注和援助失业人员中的弱势群体,特别将“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夫妻双方下岗人员等作为安置就业的重点,通过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沟通,协调就业岗位近200个。 一份也许不算多的收入对于一个困难家庭无疑是雪中送炭,政府为失业人员安置的一个工作岗位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保障。

    就业安置,暖了咱老百姓的心!


(三)兴建保障房,安居有希望


住房,百姓的安居梦。

    端午节前,邯郸市对2014年度申请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住房困难户进行评分排序,7587户符合保障房条件的家庭参与摇号。在评分排序现场,市民李女士盯着眼前不断滚动排序的电子显示屏,眼中有些湿润,她说:“当接到通知来参加评分排序仪式,我的心里就一直很激动。多年在外租房的经历,心中总有‘无家可归’的感觉,这一次若申请上了,就可以结束居无定所的生活了。”

    对生活在棚户区、危旧房里的老百姓来说,盼星星盼月亮,盼的就是住新房。2013年,中央补助河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51.2亿元,省级安排15.2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22.5万套,竣工22.4万套,分配入住18.2万套。2014年,中央将继续加大补贴力度,省财政也已安排奖补资金17.7亿元。

    保量还要保质。石家庄市积极推进保障房绿色建筑行动,石家庄市市辖区内,新立项、政府投资、规模在2万平方米以上公租房小区至少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

    对于老百姓而言,每个人都想圆自己的“安居梦”。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到诗人海子的“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浪漫情怀,从古到今,百姓怀着同样质朴的梦想——“安居”,继而“乐业”。

    对政府而言,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是极其重要的民生问题,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困难百姓“筑巢”,更为万千家庭“筑梦”。未来5年,国家还将新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使保障房覆盖率达到20%。

    棚户区的改造托起了低收入群体的底,缩小了贫富差距,让低收入者也分享改革发展的红利。然而,棚户区的改造不是免费午餐,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资金。

    中央决定,从2014年开始,将中央补助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资金、中央补助公共租赁住房专项资金和中央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一并打捆为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

    有了专项资金垫底,保障房更保障,百姓的安居梦也不再是梦想。

    从2014年起,各地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并轨后统称为公共租赁住房。而对于不够保障房资格又买不起商品房的“夹心层”,各地也在探索创新共有模式。北京市住建委委员邹劲松说,目前北京经适房和限价房是固定比例的售后共有产权模式。经适房和限价房满5年上市交易时,分别需要交纳70%和35%的收益。

    上海探索出“上海模式”。上海经适房购买人只拥有有限产权,在购买时明确划分,政府占30%到40%的产权,其余归个人。而共有产权的模式,则是经适房封闭管理,上市交易只能由政府回购。

    各种模式,只为圆各个阶层的住房梦。不论市场还是政府,不论上海模式还是北京模式,都只为百姓安居乐业,不论你处在社会哪个阶层,体面、尊严的生活是党和政府不变的执政追求和为民情怀。

    我想有个家,安居梦,不再是梦!



(四)建立新农保,惠农奔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语言质朴幽默,让人莞尔一笑之余又深受感动。2009年12月,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新农保宣传在县乡村三级全面展开,南王庄村许多村民参了保,但57岁的王瑞洪就是不参保,逢人就说:“甭管老农保、新农保、商业保险,反正叫我掏钱就不掏。”12月的一天,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书记来到王瑞洪家,掰着指头给他算了笔细账:“新农保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咱县是每人每月80元,你一年净落960元;你已经57岁了,只需再缴3年费就能领养老金了,如果按每年100元的最低档次缴费,3年只需缴300元;如果按最高档次缴费,按照县里的鼓励政策,多缴多得。你领一年多养老金就‘回本’,你说划算不划算?”一席话说得王瑞洪心里豁亮了:“划算,划算。”第二天,他就按最高档次参了保。

    这是在新农保政策宣传时发生的真实一幕。按照中央要求,2015年年底,全国要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同志解释说,一个农民在农村参加了新农保,到城镇来打工,依法应当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用人单位要替他交费,个人也要按比例交费。那么,以前在农村交过的费怎么办?以前没有政策,今后,过去的新农保个人交费可全部转入在城市的职工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

    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后,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在城乡之间流动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家属。

    自2013年7月1日起,邯郸市实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并轨后城乡居民参保缴费标准一致、养老待遇一致,统称为“邯郸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统一设置十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实现了城乡居民在制度上的公平和公共资源上的共享。制度并轨,只为公平。

    在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耒马台五街村,村民张怀中展示了他家的“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征地农民长期生活补贴发放证”:“我家4口人,被征地3.3亩,按照吨粮补贴征地政策,我们家一年能拿到吨粮补贴8000多。除了这项补贴,村集体还给我们上了养老保险,每月电费、水费、燃气也都有补贴,米面油都是发的……有这么多保障,真是过得舒心又安心。”

    张怀中所说的吨粮补贴是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新举措。开发区征收农民土地后,由区财政按每亩14.8万元的区片价标准,全部补偿兑付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兑付给村民每亩4.8万元,剩余10万元留作村级财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在此基础上,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再按照每年每亩两季共1吨粮食收成的标准,对被征地村民进行补贴,并规定这项补贴可以由村民子孙后代继承。据了解,该政策实施两年来,区财政已向村民兑付补贴款9000余万元。

    “可以说,‘吨粮补贴’政策保证被征地村民失地不失收,让村民世代拥‘长期饭票’,实现了给子孙留有永久性财产。”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闫德英表示。

    不光如此,除了吨粮补贴,开发区推广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做法。土地被征收后,按村民、村集体、区财政3∶4∶3的比例为失地农民缴纳养老保险,达到享保年龄时,最低领取1872元。2014年,已有9763人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已累计筹集资金1.8亿元,为5064人累计发放征地养老保险金5400万元。为增加村集体造血能力,开发区结合区域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为各托管村(街)预留出“金角银边”用地,建设村集体商业综合楼用于经营,提高土地增值收益,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

    工业反哺农业,亲民惠民利民的发展理念,让原来没有分享到改革红利的农民切切实实分到了一块大蛋糕。这块蛋糕吃着香,心里甜,百姓的美好日子有盼头!


三、从“平安路”到“立交桥”,多层体系的“更多层”,为咱老百姓实现人生出彩引了路 国家有中国梦,百姓有幸福梦。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民生活的殷实幸福,而一个宽广有力的社会保障网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保障民生幸福的有力支撑。

    然而,人口多、基数大、贫富不均的现实,让社保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与更多力量的参与。社会保障不仅需要政府主导,更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资金的筹措,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才能向覆盖全民、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主要目标的新阶段大步迈进。


(一)政府市场同助力,社保多元有选择


社保体系建设中,政府发挥着“全覆盖、保基本”的作用。

    在制度设计、困难群体救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用有形的手托起社会底层,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而市场则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发展出多层次、多需求的保险品种,用无形的手满足各个阶层、各种需要人群的保障需求。

    31岁的赵先生于去年9月因鼻塞三个月到医院就诊,确诊为“鼻咽癌”,住院进行化疗和放疗,治疗了半年多,近期痊愈。赵先生前后住院五次,总费用17万元多,社保报销了13万元多,自费4.57万元,报销率接近75%,而且,赵先生早在2008年投保了1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险,附加10万元保额的消费型重疾险。后来,他又从保险公司拿得了20万元重大疾病保险金。

    社保加商保,双层保障让赵先生在重疾来临时没有因为经济负担而雪上加霜。

    “养老社会保险+企业年金+商业保险+个人储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医疗社会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让咱老百姓不再发生因病返贫的悲剧。

    雨雪来临时,咱不再怕雪上加霜,不再怕屋漏偏逢连夜雨。

    多层保障,护航百姓幸福生活!



(二)养老服务多样化,颐养天年无顾虑


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社会,在哪里养老,是每个老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父母在,不远游”,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孝道文化。当父母年老时,子女陪伴,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以享天伦之乐。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家庭生活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大量出现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现象,考量着我们的养老智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老人们不幸福,子女难安心,社会也难和谐。

    青岛市为全市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其中半失能老人每月45小时,失能老人每月60小时。目前,市内困难老人全部享受到了政府买单的养老服务。

    邯郸市肥乡县则针对农村现实情况,首创了费用低廉、颇受欢迎的农村自助养老院。

    “住在这儿和在家花费差不多,还是孩子管我们吃饭、穿衣、看病。不同的是我们这些老人凑在一块儿,心里乐呵。”在肥乡县首个农村自助养老院——肥乡镇前屯村自助养老院,正在和老姐妹们打牌的76岁的吴付琴老人笑着向记者讲她的感受。这里共生活着25位老人,最小的70岁,最大的92岁,他们或打牌,或下棋,或健身,或聊天,其乐融融。

    自助养老院的“发明者”——该村党支部书记蔡清洋介绍,“自助养老院的突出特点是互助服务。由于村里青壮年多出去打工,导致‘空巢老人’增多,把老人们集中起来,让年轻点儿的照顾年长点儿的,身体好点儿的照顾相对弱点儿的,解除了老人们急病无人管的最大隐忧。”

    肥乡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把闲置的校舍、民房以及废旧厂房等改造成互助养老院。2014年上半年已建成这样的农村互助养老院240家,可满足60%有入住愿望的农村单身老人居住。这种“村集体办得起,老人住得起,政府支持得起”的农村养老模式,已在邯郸全面推广。截至2012年,全市建成农村互助养老院3400多家,4万余名农村老人受益。

    有了这样的养老模式,也给在外打拼的子女减轻了心理压力;有了这样的养老模式,能让咱老爹老娘晚年不再孤独。

    “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多元养老,安享晚年不是梦!



(三)特殊群体受关爱,温馨和谐同圆梦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更需要社会的关爱。残孤人员不仅是他们个人心头的痛,也是社会救助的“焦点”,如何用温暖的力量减轻他们的“痛”,抚平他们的“创疤”,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拨动着社保体系建设最为敏感的神经。

    2004年起,国家便实施了“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简称“明天计划”),8万多名残疾孤儿得到了手术矫治,2万多名残疾孤儿得到了康复训练。十年来,民政部累计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10.3亿元,共确定305家手术定点医院,设立60家脑瘫康复训练示范基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经费保障渠道和手术康复救治网络体系。

    “是‘明天计划’改变了这个孩子的人生轨迹。”南海儿童福利院院长胡静说,出生两周便被送进福利院的罗羽,当时有严重的唇裂、牙槽突裂、右足多指畸形,2岁后出现自闭症症状。但幸运的是,罗羽被纳入“明天计划”救助范围,于2010年进行了唇裂整复术,而后在福利院保育员的帮助下进行针对自闭症的康复治疗,目前和小朋友相处融洽,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还能帮忙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014年以来,河北省逐步加大对孤儿的保障力度,通过“明天计划、蓝天计划”改善了孤儿的生活环境。石家庄市建立全国首个“婴儿安全岛”,开创了弃婴救助新模式,被民政部在全国推广;推行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将父母离异、重残及服刑人员无人监管的子女纳入孤儿保障范围,更多惠及生活困难的儿童,为他们托起明天的太阳。社会保障的日益完善,让咱老百姓对未来更加充满了向往;心理的预期与人生的梦想交相辉映,是越来越踏实的社保制度呵护着咱老百姓平安人生。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会好!享受着党和政府给咱兜底的社保网,咱开心了吗?

(来源:《好日子新期待——惠民好声音》)



在线客服 计算器 意见反馈

BMFWDT

社保交通咨询请关注便民服务大厅公众号

点击可复制微信关注公众号,找人工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