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金,想说爱你不容易

来源:安之书馆作者:日期:2016-06-12



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则不长的文章——其实也不能算作文章,只能说是一个呼吁:支持60岁以上农村老人养老金增至600元以上。看到这则呼吁后,我也深有感触,忍不住在这里要说几句。

 

01.

一定有人想问,呼吁增至600元以上,那么原来标准是多少呢?我上网搜了一下,大体意思是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是每个月55元,但各地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会有一些增加,不过基本都不超过百元。

 

以我的母亲为例,因为我有固定的工作,一直在交着养老保险。所以她可以获得照顾,从60岁开始,每月领取养老金。一开始是60元,现在涨到了105元。咱们好歹是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这个标准已经算是挺高的了。

 

好吧,无论你认为农村的消费水平有多低,这一百块钱在当今社会,能做什么呢?

 

02.

我是一个正宗的农村人,只是后来有幸跑到县城来工作,所以能亲身体会到农村和城里的种种不同。比如一大早的,你会看到公园或是街心花园里不少老人锻炼的身影;要么养养宠物和花草,在一起聊聊天,交流交流养生心得;要么专心带带小孩子;或者干脆上老年大学,学学书画摄影啥的,安享晚年。而这当中,大部分都是城里老人,他们的养老保障,少说也有千元吧。(可能不止这个数,而是在两千元以上。)

 

我们学校有个小溪流爱心组织,前些日子曾组织小朋友们去县城一家养老院去看望老人,和他们共度快乐时光。后来,我和同事一道去补拍活动照片。那些老人告诉我们,孩子们每次去他们那里,他们都特别激动。那天活动时,就有几个老人感动得流泪的。

 

我听了他们的话,也很感慨。我知道,老人容易孤独。他们需要温暖,需要陪伴。无论是学校,抑或是全社会,都应该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爱。我又听说,这是一家民办养老院,住在这里的费用,最低是每月1500元。这个数字对城里人来说自然并不高,因为这里的条件确实挺好。我在心里暗暗地佩服着这位老板,做了一件善事,然后和同事开着玩笑说,以我们的工资水平,将来完全可以住到这里来安度晚年。

 

我在感慨的同时,突然想起了农村的老人们。

 

03.

这几年,我喜欢在乡村拍照,希望留住一些即将逝去的田园风情。而当我行走于乡野时,我所见最多的,就是那些在田间劳作的老人。我每每看到他们孤独而辛苦的身影,在夕阳下被拉得好长,便格外难受。说实话,现在田里耕作的,几乎都是老人。他们佝偻着身体,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守着脚下的土地,直至倒下的那一天。

 

而这当中,几乎没有什么保障。

 

他们没有所谓的退休,让他们离开田间劳作的,往往是一场大病。而病好之后,绝大多数人又会出现在田间地头。于他们来讲,这是他们一生的依靠,是他们永远的根,最后的归属。

 

我想起我的外婆,80多岁的她去世之后,我曾经写过一篇纪念文章,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那两天持续高温,骄阳似火,尽管外婆已经是步履维艰,风烛残年,但她却不想闲着,前天竟然搬了张小凳子,拿上小铁锹,一手扶着凳子,一手去除草。二舅母从外面回来时,看到此情景,硬是抢,才把工具从外婆手里抢下来,然后把外婆拉了回来。于是外婆便彻底地倒下去了。那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啊,炎炎烈日下,一个垂暮的老人,竟然与生命作着最后的抗争。她也许是想帮子女一点忙,也许是想证明什么,证明她还不是一个废人,还能发挥余热。她的身周是生机勃勃的农田,是绿油油的青草和蔬菜,可也挡不住烈日的煎熬。而她却一声不吭地埋头干活。”

 

每每念及外婆去世前,依然在田间干活的场景,我就心痛到不能呼吸。我更加深深地明白,这是好多农村老人的晚景。他们以为这就是自己应该过的生活。他们无法去诉求什么,甚至不知道去诉求什么。

 

朋友圈里还有一则小故事,说的是当年崔永元“小崔说事”栏目中,卫生部长陈竺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免费为一农村大妈做了白内障手术。当摘下纱布时她看见了,她的确要感谢党,感谢政府。靠她自己,她一辈子也做不起手术。”但小崔反问道:“她辛苦一辈子,连个白内障手术都做不起,那她得恨谁呢?”


是的,你有没有发现,农村老人从来不会去怨恨谁。如果他们内心也有不平,恐怕只会叹息命运的安排与不公。但是,农村老人的无欲无求,并不意味着社会可以遗忘他们,甚至在榨干了他们的血汗之后,再抛弃他们。我就特别想知道,假如他们的养老金也能发放到每月五六百元,他们还需要拖着年老多病的身体下地干活吗?

 

我那在外地工作,而没来得及赶回来的二舅,看到我怀念外婆的文章后,嚎啕大哭——是的,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谁再愿意呆在农村里。他们要背井离乡,出去打拼。多数时候,他们会留下老人,守望那个被称作家的地方,然后还要种地,照顾小孩子,负责孩子的起居、上学——一切的一切。

 

04.

说到这里,我顺便要荡开一笔。有好多农村老人,还背负着隔代教育的重任。但是,我们谁都知道,这样的状况存在着很大问题。他们往往能把孩子照顾得无病无痛就已经很不错了。对于学习,那实在是爱莫能助。而事实上,就连最要命的安全问题,他们往往也无能为力,稍有疏忽便酿成惨剧。就在前些日子,我从网络上看到了一个视频。邻县的一对老夫妻,因为才几岁大的孙子和外孙,不小心误食农药而双双夭折,悲痛加自责,两位老人便一同自杀。转眼间,老老小小四条生命啊,实在令人揪心

 

可是,我们实在不能责怪那些辛苦了一辈子的农村老人啊,他们拼尽全身力气,最后自己落得一个什么结局呢?

 

咱们或许要说,年轻人,常回家看看,不要只顾着赚钱,多尽一份孝心,不要等到后悔的那一天,那就来不及了。可是,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我们也必须理解他们的苦衷,理解他们生存的压力和无奈。我想说的是,当他们远离父母而缺席尽孝时,我们的社会一定要担负起对农村老人的责任。我更想说的是,无论年轻人是不是缺席,国家和社会对此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这八个字,从来就不只是对子女的要求。


05. 

我又想起一件事。大概是去年吧,我的老家也发生过一起悲剧,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遭遇车祸而罹难。而他是三代单传,祖父母和父母都健在。他的离去,使这个家庭几乎崩溃。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们不敢想象,四位老人该怎么度过余生。一个月一百块钱,够花吗?够买米和油吗?够买点肉啊什么的改善改善伙食吗?够看病和养老吗?

 

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在面对失独这一问题上,依然是缺席的。而这,同样是农村老人面临的巨大风险。

 

依我看,政府要解决这一问题并非难事。比如成立失独基金,由政府统筹和民间募捐合力而成。一旦有需要的老人,可以按程序申请资金补偿,并终身受到基金会的关心和爱护,直到临终的那一天。

 

同样,提高农村老人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也不是难于上青天。咱们国家办事,往往缺的不是能力,而是决心。

 

06.

《容斋随笔》上有一则名为《老人推恩》的笔记,记载唐代对待老人是如何的恩惠。那篇文章说得很是详尽,我这里不再赘述,感兴趣的看官可以去加以研读。而在我看来,唐代的诸多措施,其实就是想解决老人的两个问题——物质加精神。说到底,人老之后,心有所依,身有所养,一定是政府得承担的责任。这一点,唐代就已有很清醒的认识。当今社会,虽然不能如唐代那样给老人封官加爵,但如何在物质及精神层面给老人以优待,恐怕需要政府和社会付诸更多努力。

 

行文至此,我也忍不住大声呼吁一下,大幅度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保险金,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真正安享晚年!

在线客服 计算器 意见反馈

BMFWDT

社保交通咨询请关注便民服务大厅公众号

点击可复制微信关注公众号,找人工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