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给楼市注入“强心针” 公积金调整是重要举措
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特点在于,政策趋势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走势。2016年,楼市的新政特别多,给房地产行业注入了一剂剂“强心针”。读懂政策风向,才能更好地判断新政策的方向,并以此研判对未来楼市的影响。2016年除了以“降准、降息、降首付”为主基调的调整之外,对公积金政策的调整,也是促进楼市回暖的重要举措。
自3.30新政,“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20%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淸贷款的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购房最低首付30%”的规定,降低了使用公积金贷款购房的门槛,提高了公积金的使用率。
在多次降准之后,公积金贷款利率目前降至历史最低点,减轻了购房者的负担,省去了不少利息;公积金贷款额的提高,对于购房者来说更是一次实实在在的“福利”,郑州公积金管理中心排队办理贷款的购房者曾一度多到需要通宵排队。
2015年 9月1日,公积金二套房贷首付降至20%。公积金的松绑代表了2014年来的第五轮房地产刺激政策开始继续升级。
10月8日全面推行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在有效解决民众公积金异地贷款难的同时,推动房地产发展。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的出台,有利于促进因工作需求在异地工作的人使用公积金进行异地贷款,使这部分购房需求得到快速释放。由于不同城市贷款额度的差异,这一政策推进后,更有利于目前在一二线城市缴存公积金但买不起房的人。但实际操作层面的执行难度仍然较大。
“去库存”压力下 公积金政策调整将成切入口之一
在高层明确“去库存”的房地产首要任务之后,展望未来,楼市政策还将继续放宽。因其保障作用、对房地产的带动和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住房公积金政策必然会成为未来楼市新出台政策的切入口之一。并且,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于进一步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但是,当前我国住房公积金面临的问题有很多。首先,保障功能范围小。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改革、财政政策的调整等因素,供养人员逐步减少,国企改制、国有单位职工也在减少。而很多非公有制单位的职工、个体工商业者、社会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尚未办理公积金。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也加大了住房公积金缴存余额存在的差异。其次,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不高,业务范围不够广,目前尚未最大限度地投入到住房消费市场,公积金资金利用率也不高。大部分资金都用于个人提取、发放个人住房贷款等,其他运用方式占比过低,导致大量资金闲置。这些闲置资金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如何使住房公积金,更大程度地受惠于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时隔13年“大修” 新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亮点多
在这个大背景下,时隔13年,修订呼声日益高涨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也终于再次迎来“大修”。此次《条例》修订的基本思路是:以维护缴存职工合法权益为基础,更好地支持缴存职工解决住房问题为目标,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强化社会监督,提高管理运营透明度,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
“大修”主要从缴存、提取、增值收益使用、风险防范等多个方面进行条款修订。最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公积金的提取条件进行了放宽:一是明确购买、建造、大修、装修自住住房,无房职工支付自住住房租金,职工支付自住住房物业费,均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二是规定购买、建造、大修、装修自住住房、偿还住房贷款本息、无房职工支付自住住房租金、职工支付自住住房物业费的,可同时提取配偶的住房公积金。
当前公积金的利率比较低,所以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缴纳公积金。此次修订的目的之一是盘活公积金使用率。为了在运作上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有利于扩大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能,未来住房公积金或可以用于购买债券、政策性金融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