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承担农村牧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的任务。工程启动之初,城乡参保群众对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全覆盖建设内容了解不够,农村牧区人员分散、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经办力量不足,农牧民领取养老金待遇、享受金融服务不便。如何提高群众的参保积极性,如何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如何解决基层公共服务延伸难的问题,成为摆在人社部门面前的难题。为推动解决问题,人社部门深入农村牧区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各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提出了全面推进信息互联互通惠民工作的措施,助推“十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实施。
一是努力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了我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缴费档次从原来的10个增加到13个,使政策规定更加符合实际。印发了《关于解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通知》(内人社办发〔2016〕9号),进一步规范经办服务,增强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吸引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嘎查村宣传栏等宣传阵地,采取通俗易懂、适合城乡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十个全覆盖”工程。定期在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电台等媒体解读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全覆盖政策,为群众答疑解惑,切实提高政策知晓度。
二是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从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始,每年将基础养老金提高5元,现已提高到85元。在此基础上,呼市、包头、乌兰察布、鄂尔多斯、乌海、阿拉善等6个盟市和二连浩特市,结合自身财力,整体提高了基础养老金标准;锡盟的11个旗县和呼伦贝尔的4个旗县,也分别提高了基础养老金标准。
三是扎实开展“十个全覆盖”信息互联互通惠民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创造性地开展了“十个全覆盖”信息互联互通惠民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统一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建成1047个城乡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与农村信用社合作,依托嘎查村便民连锁超市,建成6523个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点”。这一服务模式,使参保农牧民足不出村便能查询养老待遇发放明细、办理养老金转账和取现、在超市购物消费,大大方便了农村牧区群众,实现了持卡人员五个“不出村”(社保查询不出村、选档缴费不出村、资格认证不出村、待遇领取不出村、持卡消费不出村),成为了全国典型。与此同时,我们面向全区参保人群提供网上服务大厅、手机应用、微信服务平台等便民服务通道,使用人数已分别达到160万人、15万人和12万人,使农牧民真正体会到:人社服务贴近群众,人社服务就在身边。
下一步,人社系统将持续抓好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结合人社部组织实施的“全民参保计划”和自治区部署的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组织开展农村牧区参保情况的摸底调查和政策宣传工作,全面、详尽地掌握农牧民的参保情况,积极宣传参保缴费政策,做到政策宣传、参保覆盖都不留死角,强化工作督查调度,确保参保扩面、待遇发放等任务全面落实。加快推进“十个全覆盖”信息互联互通惠民便民工作。结合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制定布建规划,与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同步推进民生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确保“十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完成时,我们也要在全区102个旗县区全面完成“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点”的布建工作,实现人社民生服务平台在嘎查村的全覆盖。同时,不断完善信息服务功能,开发更多群众需要的信息服务,让群众享受内容更多、范围更广、使用更便捷的人社服务。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党员干部站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更加深刻认识实施“十个全覆盖”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基层在“十个全覆盖”建设中创造出来的鲜活的经验做法,进一步转变作风,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树立和坚持民生导向,扎实做好人社领域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