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避免读过就忘?
想单单通过阅读进行学习,效率是极低的。
因为,我们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往返循环:“视觉识别文字 — 进入工作记忆 — 对文字进行理解 — 识别下一段”。
这个循环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大脑来不及将读到的内容内化,使其进入长期记忆。
所以,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你记得的往往只有一小部分,随着时间推移,会更少。
而大脑的本质跟肌肉是一致的:重复了多次的动作,才会留下记忆。
大脑对一个东西调用的次数越多,它就会被大脑放在越浅层的地方(优先级越高),更加方便被调用。
所以,想将阅读的内容内化,靠的是重复,而且是消耗认知资源的重复。
换句话说,就是对内容进行深度加工。
详细来说,有三种方式:
一般的阅读,看到就过了,难以形成持续性的思考。
而带着问题时,你会更容易注意到跟问题相关的内容。这被称为“知觉警惕(Perceptual Vigilance)”,这些内容会更容易进入你的意识水平。
同时,你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它们进行分析、对比和思考,运用它们去解答问题,即深度加工。
把当下读到感兴趣的内容,跟记忆中已有的认知联系起来。
人的记忆可看作由一个个“节点”组成的网络(Schema),每一个节点都延伸出不同的“路径”与其他节点相连。路径越多,节点也就越活跃,越容易被大脑提取。
所以,建立联系的本质,就是扩充节点、增加路径。
这个过程的作用,是将你通过阅读学到的东西纳入知识体系里,方便检索和提取。同时,通过扩充“路径”,提高其优先级。
阐述和写作是“Learning by doing(从行动中学习)”的方式。
阅读往往似是而非,但输出,要求你对其结构、层次、逻辑有着透彻的了解,不然你无法将其有序地组织起来,并为你的观点服务。
读到的东西,是在作者的语境、框架之下,而你自己去阐述,就是面对一个新情境,这有助于促进智力和记忆力的提升。
那么,如何将你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新情境之下?如何运用你的知识体系去阐述它们?
可参考这7条建议
1) 不要抱着“我要把它读完”的心态,而是针对自己的问题有的放矢
比如,一口气读完《东晋门阀政治》肯定吃不消。
但如果你读了一些文章,对琅琊王氏产生兴趣,那么你可以挑其中相关的内容读,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其他内容略过。下一次同理。
这样分多次读,一本书就可以比较轻松地读完。并且在反复的阅读中,也能强化对疏漏内容的回顾和再认。
2) 体系化阅读
碎片化的阅读,没有任何意义。
读一本书之前,请确保:你理解作者所使用的绝大多数术语;你知道这个领域最基本的常识和脉络。
如果不符合,先去读一本打基础的书,比如各种原理、概论、通论、通识,等等。它们将是你阅读的最大助力。
3)多做笔记,但不要抄书
做笔记时,需要将其归纳、简化、画出脉络,其实就是进行深度加工的过程。
同时,做笔记时,时时注意将它与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可以有效地刺激大脑,提高这些内容的活跃程度。
比如,你读一部推理小说,读完,可以做一个归纳:这部小说用了什么诡计?属于什么类别?相似的小说有哪些?它们之间的高下优劣如何?
或者,你的笔记里,有一页“推理小说诡计大全”,那就更好了。把它写进去,简化、归纳、总结,时时翻看,一目了然。
4) 读书时,在心里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
这是检验你是否真的读懂了的方式。
原因前面已经说过。用自己的话去阐述,需要你对其结构和逻辑有清晰的把握,才能把它讲清楚。
5)把学到的内容写出来,跟别人分享
能够写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你的。
写作是对学习的深度加工,也是整理回顾自己知识体系的最好方法。同时,从分享中得到的乐趣,也比一个人读书享受到的乐趣多很多。
6)给自己留下整块时间读书
读书要有所得,需要深加工,而深加工需要时间。
除非是读读小说、看看资讯,否则不建议在地铁、电梯、等人的时候读书,因为根本来不及将读到的内容消化。
最好的方式,是留出半小时到一小时不被打扰的时间读书,然后在十几分钟的碎片时间思考,复习读到的内容。
7)读书的根本原则:喜欢就好
虽然我上面讲了许多阅读方法,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让它们成为负担。不要让它们成为负担(重要事情说两遍)。
一切方法都是帮助你更好地享受读书的愉悦。它们的前提,是你有兴趣。
如果你觉得这样做很累,那么,忘掉这些,抛开这些,按你的方式去读。当你觉得不满足了,想换一种方式了,觉得这样做更有成就感了,再回来。
读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不要让我说的这些成为你的负担。
没有任何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应该如何读书,遵从你的内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