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养老金报告之市场格局——基金、保险、银行的三国演义

来源:展势作者:日期:2016-09-11



4.1 基金业:道路曲折,前景光明4.1.1 国外:基金行业是养老金市场主力从国外来看,基金行业是养老金投资主要渠道之一。美国的趋势更加显著,无论是第二支柱的DC养老金计划,还是第三支柱的IRA养老金计划,其资产配置中,共同基金都占据了半壁江山。

从共同基金角度来看,经过30年发展,美国养老金也已经成为共同基金最重要的投资者,截至2013年底,养老金资产占共同基金的比重达到50%,占据了半壁江山。具体如下图所示:


基金成为各国养老金主要投资渠道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美国股市长期来看具有较好成长性,1984-2012年之间,道琼斯指数从不到2000点上涨到接近17800点。美国401(k)资金规模从372亿美元增加到3.5万亿美元,期间年均投资回报率达到6%以上。第二,共同基金在美国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其低门槛、标准化、产品丰富,配置功能多样、运作规范等特征满足了个人投资者单笔投资金额低、重视资产运作安全、投资品种和期限多样等需求


4.1.2 国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与国外基金行业在养老金市场中的主导地位相比,国内基金行业却难言欢喜,在目前年金市场中面临挑战大于机遇。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本市场熊长牛短,基金公司强项无从发力。首先,在资产管理行业中,基金公司的强项在于权益类资产的投研能力突出,但是在目前熊长牛短的市场背景下,尽管政策允许年金配置权益类资产的比例达到30%,但是实际中股票占比不到10%;基金公司核心竞争力无从发挥。此外,基金公司以管理公募基金为主,其投资和管理理念都是追求相对排名,而年金作为老百姓养老钱,旨在追求稳健的绝对回报。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冲突,也是基金公司管理年金面临的困惑之一。不过这一问题在近年来逐步得到重视,各个公司也重视养老金绝对回报,形成了了符合养老金特性投资理念。
第二,个人投资选择权缺失,公募基金的产品化优势无从发挥。从国外来看,公募基金的产品线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风险偏好的参加者各种需求,加上公募基金运作规范、信息披露完整等优势,因此养老金大量配置于公募基金。但是从我国来看,由于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权未放开,个人无法根据自已的风险偏好配置资产,同时年金投资公募基金受到双重收费制约,目前还是以组合投资为主,虽然也有养老金产品开始出现,但是公募基金作为标准化产品却无法发挥既有优势。
第三,年金投资范围扩大,对基金公司提出更大挑战。2013年人社部的24号文核心之一允许和增加非标资产投资,扩大年金投资范围。但是对基金公司而言,扩大投资范围带来的挑战大于机遇。原因在于,基金公司的非标资产投资团队建设相对滞后,投资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基金公司不掌握融资端资产,缺乏项目储备。与保险行业相比,基金公司则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4.1.3 养老金市场盛宴,基金不会缺席虽然目前基金行业在年金市场中不占优势,但是从长远来看,基金公司前景可期,空间巨大。一是从金融改革走向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无风险利率下降,权益类资产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能够为年金带来赚钱效应。二是从养老金投资体制来,个人投资选择权逐步放开将成为必然趋势。在此情况下,必须有多样的投资品种与不同偏好的投资需求相匹配。在这一点上,公募基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有理由相信,随着资本市场和养老金改革进一步深化,基金行业将迎来属于自己春天。因此,基金行业备战养老金市场,在业务层面应该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力养老金产品,树立养老金品牌。养老金产品是企业年金实现后端集合的工具,现有年金计划日益呈现小型化的趋势。因此养老金产品才是可取之道。与保险行业相比,基金行业的养老金产品运作相对滞后,因此基金行业应当结合自身权益类投研能力优势,借助当期股票市场发展势头,重点开发股票和混合型养老金产品,走精品路线,确立品牌,在未来年金市场赢得先机。
二是强化加强资产配置,固化绝对收益理念。第一,养老金和公募基金不同,公募基金客户能承受一定的风险获取高出市场基准的回报。而养老金是参保者的养命钱,大部分参保者不具备投资知识,加上个人投资选择权的缺失,养老金投资属于政策驱动下的个人被动参与的投资行为,因此对于参保者而言,只能试图锁定绝对收益。此外,在我国股市熊长牛短的背景下,如果追求相对收益,其结果可能是无法获取正收益,背离了基金投资增值的初衷。因此,从大部分客户角度来讲,最保险的策略就是追求绝对收益。加上《年金基金收费标准行业自律公约》修改提出了浮动费率模式,其业绩比较基准选择的是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这就决定了采取浮动费率模式的年金投资必须以绝对收益为基准。总体来看,养老金投资应该以稳健的确定性回报为目标。因此对投资经理的考核应该注重稳健性。事实上,国外的养老金资管机构的确采取了类似措施。比如美国加州教师养老金对投资经理的考核要看过往四年业绩,比重4:3:2:1,即近一年的业绩占40%权重,T-1年的业绩占30%权重,T-2年的业绩占20%,T-3年的业绩占10%(简称为“40-30-20-10”)。
三是重视非标资产配置,提升投资收益。2013年人社部23号文发布以来,非标资产配置年金的规模越来越大。这是由于非标投资以固定收益为主,其成本估值的特性迎合了年金追求稳定性回报的内在需求,而且由于国内无风险利率较高,非标资产能够提供较高收益,同时部分投资标的还能获得隐性刚性兑付,因此受到年金客户的广泛关注。而保险系年金投管人发挥既有优势,大力投资非标资产,业绩表现突出。非标投资成为基金行业的短板,因此,基金行业必须重视年金基金的非标投资,发首先是扩充非标资产资源,并加强非标投资团队建设,增强对信托、存款、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成本估值类资产的投资和配置能力。
中长期来看,在基金行业层面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力量:
一是争取进入第三支柱税延养老保险门槛。我国目前第三支柱养老金政策还未落地,但是国家层面已经明确2015年试点“个人税延商业养老保险”政策。但是,从第三支柱养老金计划本质来讲,在个人退休之前,其投资属性大于保险属性,更多是投资保值需求突出。因此美国个人税延养老金计划称之为个人退休账户(IRA),税收递延在账户层面,即只要进入该养老账户,资金投向基本没有限制。实际中,由于公募基金产品丰富,运作规范,IRA计划50%的资产配置于共同基金。因此,第三支柱养老金是基金行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基金行业应该积极争取进入第三支柱税延养老保险的资格。

二是推动实现养老金投资标准化产品化,迎接个人投资选择权到来。从养老金业务发展趋势来看,第二支柱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是大势所趋;第三支柱养老金计划本来就以个人为主体,投资选择权是必备选择。在此趋势下,这就要求养老金市场有丰富的产品可供选择,而目前公募基金是一个良好的产品储备池,这是银行和保险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基金行业应该推动实现养老金投资的产品化发展。但另一方面,部分养老金客户不具备个人选择能力,自我投资可能产生亏损,对此问题较为普遍的方式是提供一些默认选择产品。其中目标日期基金、生命周期基金发展最为迅速,原因在于这些产品设计与个人生命周期风险特征相匹配,能够更好平衡投资收益和风险,受到了养老金市场普遍欢迎。截至2014年底,美国市场目标日期基金总规模达到7030亿美元,生命周期基金3950亿元,合计突破1万亿美元。长期来看,目标日期基金、生命周期基金等适合养老金特性的产品应该成为基金行业发力的目标。


4.2 保险业:占领政策高地,风景这边独好

4.2.1 保险业何以在年金市场攻城略地?客观而言,从国外养老金业务来看,保险行业在养老金市场中并不出彩。原因在于养老金在个人退休之前,投资属性更强,保险属性较小。在美国养老金托管和投管业务中,保险公司都位于银行和基金公司之后。但是在中国养老金市场中,保险行业正迎风破浪,市场份额日益扩大,占据领先位置。截至2014年底,保险公司受托管理的年金资产市场份额超过50%;基金公司市场份额近年来逐步下降占比不到38%。保险行业在养老金领域开疆拓土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扩大投资范围带来业绩提升。2013年23号和24号文颁布以后,非标资产和养老金产品纳入了年金投资范围,这都利好保险公司。首先,保险公司在管理商业保险资金中,积累了大量非标投资经验,而且由于保险资金体量大,也具备较强的市场议价能力,因此在年金允许投资非标资产后,保险公司的优势得以发挥。而且非标资产成本估值特性,加上2013年高利率和股债双杀的市场环境,也迎合了当时的年金市场需求。其次,养老金产品的意义在于整合小的年金计划和组合。基金公司是较早进入年金市场,其客户主要是大型国企,采取的是一对一的专户管理模式,能够享受更客户化的服务,对于养老金产品需求不强烈。而保险公司的小客户日益增多,本来面临管理成本上升问题,现在尽可能通过养老金产品予以整合,有效提高了运作效率和投资业绩。2013年,保险行业年金平均投资回报率为3.8%以上,而基金行业的投资回报率不到3.4%。2014年由于年股市大涨,基金公司的业绩较为突出,但是如果资本市场再次步入熊长牛短的周期,保险行业的优势可能更加显著。
第二,保险行业具有多牌照优势。目前年金市场采取的资格准入制度。目前基金公司只持有投资管理人资格;银行主要持有托管人资格,部分银行持有受托人和账管人资格;保险公司则持有托管之外的全部牌照,尤其是年金业务中最核心的受托和投管资格,保险公司“双照齐全”。这是基金和银行业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一方面,一个建立年金企业,如果选择保险公司来做年金业务,那么除了托管之外,账管、受托和投管业务都可以完成,减少企业沟通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对于保险公司来,因为持有受托人资格,近年来受托管理职责日益坐实,因此可以为其投管业务争取市场份额。
第三,保险行业属性和理念更适应养老金市场发展。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相比,渠道优势和人员优势突出。大的养老险公司,比如平安养老和国寿养老,在全国几乎所有省市层面都有分支机构,公司员工规模以万计,其庞大营销人队伍在年金业务小型化趋势下,优势尽显;但是基金行业全部从业人员也不过1万多人,从事年金业务不过几百人。这对于年金业务开拓影响巨大。传统的大型国企已经建立年金计划,市场新增客户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客户开拓难度加大,在此情况下,基金公司受制于人员限制,无法覆盖。而保险公司的渠道优势人员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因此,近几年来,年金市场的新增份额多为保险行业占据,而且这种情况还将继续。
早期的年金客户以大型国企为主,经过多年发展,市场中的大型国企潜在客户所剩无几。近年来新增年金企业的职工数呈现下降趋势。由下表可见,2010年以来,每年新建年金的企业增速度在20%上下,但是新增职工增速最高不超过17%,新建企业平均职工数和年金规模均在下降。由于事业单位小型化特征更为明显,伴随着职业年金落地,养老金客户小型化将成为一种长期趋势。届时,需要更多的人力和资源开发和维护新客户,保险公司营销队伍和网点优势将更加显著。
4.2.2 保险行业养老金业务拓展思路第一,积极备战个人税延养老保险,尽可能多吸纳新客户。目前第三支柱个人税延养老保险政策已经获得国家层面批准,试点工作也被列为保监会2015年重点工作之一。个人税延养老保险潜在客户数量巨大,超过年金客户,前景广阔。此前个人税延养老保险面临一个问题是,可投的资管产品除了投连险、分红险之外,投资属性较好的产品有限。但是2014年,保监会就《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管理办法》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个人养老保障产品实质就是类公募的养老金产品,可以与第三支柱个人税延养老保险较好对接。因此,保险行业应当提早研发个人养老保障产品,迎接政策落地。同时,个人税延养老保险客户基本属于中高收入阶层,也是其他保险业务的潜在客户。因此各个保险公司应该借助个人税延养老保险扩大客户基础,并拓展非养老险业务。
第二,重视基本养老金委托投资业务,实现体量扩大。基本养老金投资运营架构与年金不同,因为政府作为兜底责任,同时也就承当了受托人职责,因此,只涉及投资业务。据悉,基本养老金在各省层面委托投资的可能性较大,保险公司应该利用丰富的自身分支机构优势,开拓客户。同时,针对基本养老金更加重视安全性的特征,在投管业务中,继续强化固定收益投研能力,同时开拓非标资产投资能力,实现可靠的稳定性回报,这是保险行业决战基本养老金的业务主线。
第三,继续发力养老金产品应对年金小型化趋势。目前企业年金以大中企业为主,平均每个年金计划人数在3400人左右。随着既有的大型企业企业年金计划已经被市场消化完毕,后面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呈现小型化趋势,保险行业由于人员和渠道优势,开拓此类客户的能力相对基金行业较强。但是由于单个计划体量小,按照组合进行管理难度较大,以养老金产品的方式实现集合是小型企业年金计划发展必有之路,因此保险行业应该继续开发和拓展养老金产品。
总体来看,在一行三会中,保监会对养老金业务理解更加深刻,推动更加积极,不断向行业释放政策红利。可以想象,保险行业不仅在年金业务中继续前进,个人税延养老保险目前独为保险行业享有,在体量最大的基本养老保险投资领域,与基金相比,保险公司注册资本金高,体量大,保险资金与基本养老金属性类似,管理风格接近;与银行相比,保险公司在养老金资管业务中,已经耕耘多年,经验丰富。可以想象,在基本养老金投资领域,保险公司必将占据一席之地。因此,保险行业在养老金市场中的优势地位还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4.3 银行业:养老金行业门口的野蛮人4.3.1 国际经验:银行是养老金市场巨头从国外养老金市场发展历程来看,银行始终都是养老金市场巨头。以美国为例,免税养老金投资管理业务中,银行能与基金公司分庭抗礼,占据半壁江山。具体如下图所示。


拉美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大都以银行或金融集团为背景,通过控股或成立专业性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的方式,银行集团主宰了拉美的养老金市场。2011年,整个拉美养老基金市场80%以上的份额由银行资本控制,其中控股份额最高的银行集团依次是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美国花旗集团(Citigroup)、西班牙国际银行(SCH)、荷兰安泰集团(Aetna)、英国汇丰银行(HSBC)和美国富利波士顿金融集团。以智利为例,智利的强制性私营养老金计划只能由养老金管理公司(AFP)负责,其他公司不得从事,目前全国共有18家养老金管理公司。大多数都有银行持股。前五家中,除了2013年2月,BBVA将其持有AFP Provida S.A. 64.3%的股权转让给了美国大都会人寿(MetLife)外,其余4家均由银行控股,其管理的资产占养老金总资产的80%以上。澳洲联邦银行既是最早的核准机构也是最大的养老金管理机构。澳洲联邦银行在超级年金管理方面采取“捆绑式”,提供“一站式购买”服务,整合提供受托、托管和投资管理等各种服务。


截至2013年6月香港参加香港强积金计划277万人中,大约31.2%的计划成员选择汇丰银行和恒生银行(汇丰银行持有恒生银行62.14%股权)提供的强积金计划服务,从而使汇丰和恒生银行是香港强积金计划最大的服务提供商。尽管香港法规规定强积金的投资经理、受托人和保管人不得为同一法人机构,但汇丰银行通过设立全资子公司的形式规避了这一法规限制,实现对香港强积金计划成员的一站式管理服务。在韩国,银行也占据年金市场上大约50%的市场份额,其余市场份额被人寿保险、证券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占据。此外,韩国银行在养老金市场上也占据了较大市场。如国民银行(Kookmin Bank)下设有投资证券、资产管理、保险、信托、银行等多个职能部门,已实现对年金市场的一站式、全程化管理服务。4.3.2 国内:部分大行开始发力养老金市场从国内来看,银行参与养老金业务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参与企业年金业务。由于受制于资格限制,大部分银行还未获得年金管理资格,获得年金管理资格的银行,其业务主要以托管和账管为主,托管业务获得了市场100%的份额。受托业务只有工行、建行和招行获得资格,含金量最高的投管业务,银行还未直接获得,目前仅有工行通过工银瑞信,招行通过招商基金间接持有。总体来看,与保险和基金行业相比,银行还处于年金市场外围。但是即将落地的职业年金和基本养老金业务,将极大扩展银行养老金业务空间。
另一方面,国内银行业自发进行了许多业务探索,向全面的养老金融业务转型。首先是重塑组织架构,确立养老金发展战略。工行、建行、中行、招行等相继将原来的企业年金中心更名为养老金业务部,并从二级部提升为一级部门,为开展全面的养老金融业务进行组织架构的布局。此后,建行明确提出养老金融发展战略,并且组建专门养老金公司。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也都确立了养老金融发展战略,积极布局养老金融市场。二是大力拓展养老金资产管理业务。工行目前发行养老理财产品规模已达1000亿元;中行、交行、招行、光大、中信、华夏、上海银行等商业银行也积极参与养老金融市场。特别是上海银行,借助其上海市基本养老金主要发放行的特点,大力拓展养老金市场,具有鲜明特点。
但是银行自发推动的养老金业务,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与基金、保险、信托相比,银行的养老定制理财产品较少,部分大型银行未专门开发相关产品。二是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以及个人税延养老保险相比,银行自发开展的业务得不到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存在先天性的激励不足。三是养老金业务碎片化现象突出。部分银行既有对基本养老资金代理业务、也有对年金等资金托管、账户业务等,还有自发开展养老理财服务,这难以适应养老金市场涉及面广,需要统一布局的需求。最后,在银行考核机制偏重存贷业务的背景下,养老金业务由于短期效益不明显,营销难度大等原因,得不到应该有重视,发展缓慢。4.3.3 银行为何要发力养老金业务?第一,养老金是银行利润重要新增点。银行参与养老金市场,一方面可以通过为客户提供资金托管、受托管理、资产配置、主动管理等服务提取管理费用。这就相当于原来的存贷利差收入转变为代客理财的管理费收入,虽然利差收入减少,但由于资产管理业务占用资本少,仍可实现较高的资本收益率。另一方面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由于银行具有丰富资产项目储备,而养老金还为这些项目提供低成本的长期资金,解决了银行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回报率之间的矛盾。从我国实际来看,目前国内金融脱媒趋势加剧,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不断挤压银行净息差,利润空间逐步收窄。银行参与养老金融市场可带动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拓展新的收入来源和盈利方式,促进银行可持续发展与战略转型。
第二,养老金业务稳定持续特征,有助银行健康发展。养老金业务中:收费为主要收入来源,而收费主要与业务量和收入资产规模高度相关,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较小;由于该业务以收费收入为主,其信用和市场风险较低。因此对银行传统性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存贷业务形成了补充。另一方面,养老金业务的客户规模大,业务持续时间长、转移成本大,养老金业务稳定性高,而且通过养老金业务也就与其建立了长期稳固且可延伸的业务合作关系,还能带动其他银行业务的开展。
第三,有助于商业银行应对居民存款流失。众所周知我国储蓄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其中有中国人储蓄偏好的因素,但是这与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尤其是养老保障体制、医疗保障体制不完善密切相关。与之相反的是,美国比较充裕的养老金资产在部分程度上降低了居民的储蓄意愿。2013年美国国民储蓄率16.7%,居民储蓄率仅为4.9%,居民储蓄余额约7.2万亿。但是,2013年底美国养老金资产达到24万亿美元,这还不包括第一支柱的联邦政府养老金。因此,可以预计随着我国养老医疗体制发展完善,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将逐步减少。银行大力拓展养老金业务,其实是一个把逐步减少居民存款重新吸纳入银行体系的过程,而且还将其变成了资产管理业务,增加了管理的灵活性。
基于上述原因,银行监管机构也对养老金市场高度重视,支持各大机构开拓养老金业务。2014年12月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鼓励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开展养老金、企业年金等受托资产管理业务”。在实践中,银监会也批复了建设银行成立专业养老金公司,拉开了银行系统深度介入养老金业务的序幕,这将对行业产生深刻影响。4.3.4 银行为何是养老金市场的野蛮人?第一,庞大渠道和人员优势,适应养老金业务小型化的趋势。养老金业务的客户特征是区域分散,行业众多,而且以个人为对象的业务将更为普遍。这就要求养老金机构必须有丰富的渠道和人员与之匹配。在这方面,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的网点几乎覆盖了所有县级以上区域,依托于此,大型商业银行能够实现养老金融业务属地化服务,为客户提供一揽子养老金业务解决方案,而且和地方政府、企业的关系更加密切,具有保险和基金行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第二,银行的信誉和庞大客户基础,便利拓展养老金业务。首先,与保险、证券相比,银行具有无可比拟的信用保证。特别是大部分商业银行为国有企业或者国有企业持股的情况下,银行的信用仅次于政府。而且通过股改、上市等一系列变革,银行大都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管理和经营能力显著提升,加上银行经营理念相对稳健、安全,更适合养老类资金的管理,都为开展养老金融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商业银行是客户数量最多、客户覆盖范围最广泛的金融机构。深厚的客户基础,是银行养老金融业务迅速推进、健康发展的根基和保证,也为商业银行在养老金融业务领域提供了竞争优势。
第三,银行的成本优势和资产优势,对养老金业务的把控能力更强。首先,与基金和保险在养老金业务中只掌握资金不同,银行还具有丰富的资产储备,即银行同时掌控了资金端和融资端资源,养老金业务开展更加灵活主动。此外,银行介入养老金业务以后,其销售都可以通过自有渠道和网点进行,不会有额外成本,而保险和基金的产品还需通过银行渠道销售,增加了渠道费用。在养老金这个对费用敏感的市场,银行的成本优势突出。4.3.5 银行养老金模式—一站式全流程服务所谓的“一站式全流程”模式指的是,养老金从业机构可以独立从事养老金受托、投管、账管、托管等业务,也可能涉及投资顾问、计划设计等中介服务,其核心是以从业机构,根据市需要从事多项业务,以满足客户在养老金业务方面的全方位需求。我们认为,一站式全流程服务是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参与养老金业务的最佳模式,原因如下:
一是养老金客户的需求广泛。首先,与银行理财、公募基金客户的单纯投资需求相比,养老金客户的最终的需求是合理规划老年生活,内容丰富:年轻时期需要的是养老金的投资管理服务;退休以后需要的可能是年金保险,以防范长寿风险;再进一步,养老金客户需要用年金购买各种养老服务,比如护理服务、养老院等。换而言之,养老金业务是由多个需求节点的构成链式业务。仅仅在养老金资产管理阶段,还包括了资金受托、投管、托管等多个环节。这就需要从业机构能够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需求,减少客户成本。
二是银行能够匹配养老金客户多方面需求,理财客户和公募基金的客户是具有主动理财意识的群体,他们具有相应投资能力和知识储备,不需要进行过多的投资者教育和沟通,而养老金客户的资产管理需求是政策驱动的,很多人没有相应的能力,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者教育和市场沟通。谁能与养老金客户保持更为紧密的联系,满足客户多方面需求,谁就能增强客户粘性,提高市场占有率。而银行由于既有资金托管、账管经验,丰富的人员和渠道优势,强大IT系统等,其综合性服务能力最为突出,能够满足养老金业务多方面需求,也具备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的良好条件。
事实上,从国外养老金市场发展来看,大型机构纷纷以一站式全流程服务为主要模式。比如基金行业的先锋基金和富达基金,银行业的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
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是西班牙最大两家银行之一,2013年位列世界500强110位 。BBVA是全球领先和拉美地区最大的养老金管理公司,长达30年的运营管理经验,截止2012年底,在拉美地区主要国家:墨西哥、哥伦比亚、秘鲁、智利管理着1100万人的养老金,总额约600亿欧元,占拉美地区1/3的市场份额,管理的养老基金平均每年的实际收益率8%。在2013年转让之前,BBVA控股的AFP Provida S.A.是智利最大的私营养老基金管理公司,BBVA的养老金业务发展的核心致力于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BBVA从客户建立劳动合同向养老金缴费开始,就介入服务,通过先进的IT技术平台将缴费、受托、投资、养老金支取系统化,提供了全流程的服务。
富达基金是美国共同基金行业标杆企业之一,是仅次于先锋的第二大公司。截至2014年底富达基金托管的资产规模达到4.7 万亿美元,管理的资产1.9万亿美元。富达是美国最大的养老金服务商之一,截至2013年,富达基金管理的养老金资产占总资产的62%,养老金资产市场份额为12%,行业内排名第2(仅次于先锋基金的18%)。但是富达基金托管的养老金资产规模达到2.57万亿美元,占富达基金托管资产的55%,排名行业第一,所占的市场份额达到同业竞争者三倍。由于美国的养老金市场不是牌照准入制度,因此富达基金可以同时提供受托、托管和投资管理多种业务,由于养老金参加者选择一家服务商,需要的是一站式服务,因此富达基金在养老金领域定位于综合福利计划提供商,同时担任、计划管理人(类似我国受托人角色)、托管人、投管人多个角色。事实上,受托和托管等业务不能提供足够利润,需要巨大的规模支撑,因此富达将部分托管业务外包给第三方。4.3.6 银行开拓养老金业务的建议基于上述结论,我们认为银行应该积极参与养老金业务,考虑到目前国内银行中前获取养老金资格还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主,更应该发力打造一站式全流程养老金业务模式,主要可以考虑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合理规划银行养老金业务架构。目前民生银行、农业银行养老金部门作为托管业务的二级部门,光大银行的养老金作为公司部的二级部门,随着养老金市场逐步发展,投管业务的逐渐放开,目前的组织架构势必难以适应。因此,建议银行不拘泥于现有年金业务资格,从战略角度出发,将其设立为一级部门,利于调动系统资源,中长期也可考虑成立养老金事业部或者成立养老金子公司,进一步整合力量,为一站式服务奠定组织基础。
第二,积极申请多种资格,实现多牌照运营。养老金业务中投管人是核心,一方面是费率高。对于银行来说,可以获取大量稳定资金配置其丰富的项目资产。在年金业务上获取受托人牌照,则在源头上加强了与客户的联系,还可以对资产配置施加影响。从而确立对客户掌控能力。在即将到来的基本养老金业务中,其本质是政府委托,不存在市场受托机构,因此银行应当积极争取投资管理人资格。进一步讲,银行获取投资管理人资格,需要建立和扩充投资队伍,实际运作中,应注重开发成本估值类产品,发挥固定收益资产方面的优势。
第三是发挥集团优势建立养老金品牌。养老金业务客户最终目的是实现合理安排老年生活,其诉求首先是养老金资产安全性稳健性,其次是流动性和收益性。表现在养老金业务中,就是对养老金微小收益差别不过于敏感,更关注养老金机构的信誉和品牌。因此,银行应该借助银行业的信用优势,构建养老金品牌。同时,应该积极发挥现有财富管理和理财服务方面人员优势,拓展投资顾问、理财经理等中介业务,一方面提供深度服务,另一方面也是打造银行一站式全流程服务模式重要环节。
第四是从金融到实体拓展养老金产业链。如前所示,养老金客户最终需求是合理安排其老年生活,包括了老年医疗、老年家居、养老机构等多方面需求。目前保险公司以通过老年社区、养老机构、护理保险等产品,将养老金业务从服务推向了实体领域,大大扩展了养老金业务的产业链。从长期来看,如果银行能够以养老金子公司的形式开拓养老金市场,那么也具备拓展养老实体业务的能力,这是银行养老未来发展的一个关注点。




在线客服 计算器 意见反馈

BMFWDT

社保交通咨询请关注便民服务大厅公众号

点击可复制微信关注公众号,找人工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