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清镇市坚持以帮扶贫困户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就业、稳定就业为主要工作任务,积极帮助农村低收入家庭和就业弱势群体脱贫致富,助推全市同步小康建设进程,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推进就业扶贫工程,有力推进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扎实开展“六查准”“三帮助”,确保帮扶对象精准。各乡(镇、社区)加强对精准就业扶贫工作领导和业务指导,加强与扶贫部门紧密配合,组织人力、物力深入每个村(居)开展低收入劳动力资源调查,通过实施“六查对”(查准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就业需求、培训需求、创业需求)、“三帮助”(帮助低收入家庭就业困难人员找病根、挖穷根;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下准药、改穷貌;帮助就业困难人员看疗效,核实扶贫措施是否到位),建立低收入劳动力实名制帮扶工作台账,落实“一户一策”,确保每一户低收入劳动力就业帮扶措施到位,为就业帮扶、政策扶持提供全面、真实、可靠数据,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责任实、措施准。
二是分类实施“六培训六提升”帮扶行动计划,确保技能培训精准。各乡(镇、社区)依托教育、扶贫、人社、农业、残联等部门,针对劳动者培训需求、培训意愿、就业创业意愿,破解岗位需求与人员素质不相匹配矛盾,大力开展送培训下乡,实施低收入劳动力“六培训六提升”帮扶行动计划,力争三年内100%完成有培训意愿的低收入劳动力家庭实现全员培训。针对技能水平不高、希望继续外出务工的人员,着重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技能水平;针对具备创业条件、有志在家创业的人员,抓好创业培训辅导,提升创业能力;针对残疾人、年龄偏大、不愿外出的,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生产技能水平;针对企业用工需求,抓好“订单式培训”,提升就业能力;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心理素质不强和技能水平整体不高的状况,开展阳光、雨露等培训,提升文化内涵;针对电子商务发展,组织开展“农村电商星火培训工程”,提升掌握“互联网+”高科技运用能力。通过各种培训,提高低收入劳动力就业、创业、兴业的基本技能。
三是加大适合低收入劳动力岗位开发力度,确保就业岗位精准落实。结合市委“4+1”和“两大一铝”战略,整合资源,扶持工业园区、小微创业园区、就业市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发展,发挥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对吸纳低收入劳动力就业的,落实职业介绍补贴、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扶持政策;做好大数据及呼叫产业等重点产业人力资源招聘服务工作,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开展好委托招聘服务;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推动“互联网+”高端产业发展;开展电子商务运用技能培训,助推“黔货出山”;扶持物流业发展,助推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高农民科技转化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引导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让农民在自家的土地上实现就业;争取就业专项资金支持,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逐步将卫生保洁、保卫、园艺、交通协管等行业纳入公益岗位开发领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搭建服务平台,对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有序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四是统筹抓好“六项”就业扶持措施,确保就业援助精准。扎实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为低收入劳动力搭建“双向选择”服务平台,促进各类群体充分就业;扎实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四送”活动,上门为低收入家庭服务,援助内容送到低收入劳动力手中,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对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能力和意愿且处于失业状态的长期失业、大龄、残疾等就业困难人员,通过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公益岗位托底安置;对有创业要求的和创业能力的低收入劳动力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对有创业要求而缺少资金的给予小额贷款扶持,对没有一技之长的,根据市场要求免费提供创业培训,从根本上解决创业问题;加强劳务经纪人管理和就业引导,发挥其引领带头作用,通过他们把分散的劳动力集中起来输送出去实现就业。
五是落实创业扶持“六项”举措,确保创业服务精准。依托现有各类园区等存量资源,适时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加强对园区财政扶持和金融服务,引导返乡人员入园创业;将农民创业与发展县域经济统筹谋划,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政策服务及落实,促进创业就业;鼓励各类企业和社会机构利用现有资源,搭建一批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见习基地,培训一批农民创新创业辅导员;支持农民网上创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积极组织创新创业农民与企业、市场和园区对接,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积极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扶持政策;整合各部门支持创业相关优惠政策,为农村低收入人员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创业专家咨询、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补贴、创业孵化等优惠扶持政策,结合地方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引导,积极鼓励农村低收入劳动力创业脱贫。
六是以精准推进就业示范村打造为抓手,大力加强村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以精准就业扶贫示范村为引领,全力推进村级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高基层劳动保障服务质量和效率,全面落实“九到位”(服务机构、办公场所、设施设备、人员、经费、网络、制度、标识标牌、服务),每个精准就业服务示范村配备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2名,将就业精准扶贫各项目标分解细化、量化到每一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并严格考核;建立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窗口,对选派的劳动保障协理员开展上岗知识培训,提升劳动保障协理员服务群众的能力;把市人力资源信息港项目延伸到村(居),就业服务信息系统网络覆盖率达100%,切实做到服务到位、服务窗口规范、标识标牌清晰、办事流程方便、态度热情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