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才短缺的现象将会更加突出,将成为制约建筑企业发展的一道坎,“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薪酬的竞争力、文化的竞争力才能赢得人才的竞争力。
文/李福和(建筑前沿专栏作者)
中国经济30年的快速发展,塑造了目前世界第二的经济体,在总量巨大而又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的竞争就显得异常激烈。行业之间,人才正在竞争,投资公司、证券公司、金融机构、大型垄断央企、知名跨国公司、政府公务员、房地产企业、IT公司以其高收入高福利吸引着人才不断流入本行业和特定岗位,这些行业或者企业具有比较强的支付能力,企业在管理上也相对成熟,管理的氛围比较好,高端人才能很快适应这些工作,因此目前大量的人才被吸引到这些行业;一些高端人才选择自主创业,进一步加剧了高端人才的紧缺;在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同样激烈,除了个人跳槽,整个团队跳槽都不稀奇,例如证券金融行业,虽然基金经理们的薪酬已经“登峰造极”,依然存在严重的跳槽现象。
在眼下行业的人才争夺战中,建筑业并不处于优势地位:建筑行业是竞争激烈的行业,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多数情况下求人的事情比较多;又是团队作战,个人业绩和成就感的体现比较难;加上行业本身的利润率不高,支付能力比较有限,造成一些成熟的人才不断流失到其他行业,比如与建筑业关系最密切的房地产行业就挖走了大量的建筑业人才。
即便其他行业不从建筑业挖人,由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新人才成长比较慢,建筑业自身也会出现人才短缺。可以预见,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才短缺的现象将会更加突出。
我们可以做个简单测算,2015年建筑业总产值为18.08万亿,以人均产值18万计算,行业从业人员约1亿人,粗略估计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比例为1:9,管理人员约1000万人。假设每年建筑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建筑业还需要增加10%的管理人员;以每人工作年限为25-30计算,建筑业管理人员每年退休人员比重为3-4%;建筑业从业人员流失到其他行业,每年减员2-3%,上述三项因素相加,建筑业每年需要增加管理人员15-17%,即150-170万。
此外,人力资源的短缺会造成人员的流动速度加快,在快速流动的过程中,短缺的效应会被放大。假设有ABC三个公司,业务都在发展,业务增速为20%,同时效率提高10%,则还需要增加10%的人员,假定缺10人;三个公司要发展就必须增加人手,最好的办法是互不挖人,各自培养,然而培养的速度很慢,捷径就是从其它公司找到成熟的人员,即来即用,挖人行动终于从A公司开始,A公司从B公司挖走10人,基本得到平衡,B公司由于业务发展以及被A公司挖走10人,需要增加20人,B公司从C公司挖走20人,而C公司由于业务发展和被B挖走20人,需要30人;在其他公司达到平衡的情况下,C公司人力资源会非常短缺,那么C公司会怎么做?由于人员成长需要时间,C公司只能以更高的薪酬从AB公司挖人,由此人员流动了60次。人员流动的过程中,大家的薪酬成本都增加了,不仅仅是挖来的人,三个公司的薪酬体系都必须进行调整,以维持挖来的人员与未跳槽员工之间的平衡。在人员快速流动的情况下,企业需要经受多方面挑战:一是人员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二是人心浮动带来管理难度的增加以及企业运营效率的下降,三是招聘成本的迅速增加。当然,从社会的角度看,首先是能提高整个社会对人的尊重,把劳动者当成上帝;其次是增加了人的价值,毕竟,目前中国劳动者的薪酬还是比较低的;第三是优化了人员的配置。
在任何情况下,人才都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多时少。对于快速发展的行业,人力资源会出现普遍的稀缺,导致人员流动速度越来越快。流动的趋势首先是行业之间的流动,从低收入行业流向高收入行业,其中证券投资行业是最具吸引力的行业,人员流入量很大,而建筑行业的收入不太具有竞争力,显然会流失人才,这是不可阻挡的;第二是行业内部企业间的流动,从低收入向高收入企业流动,从综合竞争力弱的向综合竞争力强的企业流动。
就目前建筑企业而言,要达到人力资源与业务的平衡有三种办法:一是快速培养新人,二是提高内部组织效率,三是付出代价引进人才,而前两种方式解决问题,需要时间。
在人力资源策略上,企业应该如何面对快速发展的业务需要?笔者认为企业的策略主要有三种:
一是激进型: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中,采用激进的人力资源策略,高薪积聚人才,抓住市场机会,快速发展自己。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尤其在中国各类政策变化比较快的情况下,失去一个机会,难以把握下一个机会什么时候再来。选择这一策略需要企业牺牲一部分利润,尤其是人力资源成本占企业成本比例很高的服务型企业。积聚人才的好处是能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但是,来源不同的人才,也存在文化磨合的问题,当年空降科龙的四大金刚不久就离开,不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对,也不是这些人才不好,问题可能在人才之间,人才与企业之间的磨合。采取激进型人才策略的企业需要有很好的人才消化能力,需要有快速发展的机会,同时也需要冒比较大的用人风险,企业必须在内控体系等诸多方面提升系统的可控性,否则企业的风险就很大。采取激进型策略的企业,另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是文化建设,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必然会有各类冲突,建立开放的企业文化在所难免,积极、开放的文化能推动企业的进步。
二是稳健型:企业的耐力很好,不过分追求企业的快速增长,依据自身的财务和人力资源的承受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人才的问题,主要依靠企业团队的稳定和企业内部的培养来解决。一位建筑企业的董事长将之总结为“七成定律”:
1.看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如果70%优点,就算是优秀人才了;
2.知人:要用70%的注意力发现人的长处,用30%的注意力发现人的短处;
3.用人:当候选人能具备应征岗位70%的要求就可以使用了,不能苛求一开始就100%胜任岗位要求;
4.管人:一个团体有70%的人符合职位要求,工作尽心尽力,就属正常;
5.容人:别人提的意见,包括批评和建议,要花70%的精力去反思自己,花30%的精力去考虑别人的意见合不合理;
6.做人:能做到有70%的人认可你就算不错了,对自己不能过于苛求。
笔者认为,“七成定律”的总结恰如其分,对人的要求既不求全责备,也不无原则,同时,也明确指出,每个人都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七成定律”在思想上大大扩充了企业人才的存量。笔者也听到企业对人才的另外一种描述,“高层不高,中层不忠”,即使这样的情况存在而且比较严重,也尽可能不要在企业内传播,很简单,对企业文化氛围没有好处。
三是保守型:在激烈的人才竞争态势下,以稳定既有人才为主,保持精锐,被动应付人才的流失,收缩企业战线,暂时舍弃低端业务,以维持企业的稳定收益,控制风险。
企业采取什么样的人才策略跟企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相关,结果也各不相同。以笔者所见,民营企业多数采用激进型的策略,优秀国企采用稳健型的策略。事实上,建筑行业人才总体的流动趋势是国企流向民企,而在人才的培养上,似乎国企更胜一筹,尤其是大型央企,即使存在人才的流失,人才仍然远在民企之上。
在快速发展的行业背景下,建筑行业与其它行业之间、建筑企业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人力资源竞争,人员流动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行业之间,房地产企业不断成为建筑企业人才主要的掠夺者;建筑企业的人才也在区域之间,企业之间不断流动,可以预见,只要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人才的争夺就不会停止。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薪酬的竞争力、文化的竞争力才能赢得人才的竞争力。
文丨李福和,上海攀成德公司总经理。
所谓近朱者赤,您想与行业大咖、建筑前沿文章作者、建筑同行共聚一群吗?欢迎加入建筑前沿微信群,扫码加管理员微信,管理员拉您进群。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关注建筑前沿▼
有料
有趣
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