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缴纳养老保险(简称“社保”),人们普遍持两种常见态度:
在白领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当中,最常见的态度是希望单位能够替自己尽量多的缴纳养老保险,以便在自己年老以后获得较好的保障。
而在农民工看来,养老保险是靠不住的,他们希望能够少交或者完全不交养老保险,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新劳动法实施以后,每年都出现农民工退保潮。那么多交养老保险和少交养老保险哪一种行为是理性正确的呢?
公民交纳的养老保险由统筹部分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组成,由企业“代缴”公民收入的20%进入统筹账户,公民直接交纳收入的8%进入个人账户。
一个常见的误区是,人们认为统筹账户企业代缴那20%“自己没出钱”,因为那笔钱没有经过自己的手。实际上那20%仍然是自己出的,因为企业在计算人力成本的时候,并不是以员工的名义工资进行计算,而是以企业在人力上的实际支出进行计算。
可见代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设计:一个人领取了6000元工资,然后养老保险拿走了1400元。这和(提前抽走1000元,)给他发工资5000元,然后养老保险只从他手里拿走400元,给人带来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养老金比重高达28%,民众却并不感觉到负担沉重,这种代缴制度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职工退休以后领取的养老金也两部分组成,即统筹部分加个人账户余额。
统筹部分的发放标准为:以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的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缴费年限每满1年增加1%,个人账户的余额发放男女不同,女性55岁退休计发170个月,男性60岁退休计发139个月。(这段拗口的概念,是我直接从社保哪里复制粘贴来的...)
那么假设某人25岁开始工作,至60岁退休,并于75岁死亡(中国目前平均年龄74岁)。缴纳养老保险金35年,可领取养老金15年。
为了便于计算,我们先假设社会平均工资在未来的60年不增长,社会年平均工资永远为1。那么该员工共缴纳养老金为0.28×35=9.8
退休之后,他每年可以领取统筹部分=1×35×1%=0.35
个人账户养老金=(0.08×35)×12/170=0.197647
两者相加,该员工每年领取0.35+0.197647=0.547647的养老金,生前领取养老金总计0.547647×15=8.2147
交了9.8,只领回8.2147,领取和缴纳养老金之比为0.8382,每交100元养老金只能拿回来83块多,显然划不来。
反驳者也许会说,工资水平不可能永远保持不变啊,如果我们考虑到工资逐步增长,那么购买养老保险就是划算的。
且慢,还有一个必须考虑的要素是通货膨胀,按中国的通胀速度,很有可能前二十年交的养老保险在数额上只等于最后几年交的钱。
显然,社保个人账户是一笔很坏的投资。因为前二、三十年缴入个人账户的钱会被通胀严重稀释摊薄,几乎等于打了水漂。(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而统筹账户那部分钱比较划算,因为领取的标准是根据退休前一年的平均工资水平制订的,所以统筹账户具备一定的抗通胀功能。
中国正处在老龄化过程中,以后适龄劳动者越来越少,退休者越来越多,养老保险的支出还将越来越大,收入也将越来越少,这是养老保险的可见前景。
而目前中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是很低的,跟通胀水平比起来,社保金实际处于贬值状态,指望将来的养老金帮你抵御通胀的冲击,我不得不遗憾地持悲观论调。
文章结尾总结一下,两个推论送给大家:
1.历史的经验证明,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最好的养老保障是家庭和子女,最好的养老投资是结婚生子。(咳咳!话题扯远了,下面继续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2.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应该为自己的养老作出打算,不要指望多交养老金能让你过上幸福晚年。如果有的选择,建议现在开始通过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及其他中长期理财来为自己规划富裕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