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发布
《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5》
报告显示:
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两项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近4万亿元。
去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达到3.1%,为近7年以来的最高。
2012年以来,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不断扩大,但是,可支付月数由2012年的19.7个月下降至2015年的17.7个月。其中,黑龙江的企业养老金可支付月数仅1个月。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入不敷出”的省份在快速增加,由2014年的3个扩大到了2015年的6个,分别是: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和青海。
不到三个职工要“养”一个老人
报告显示:
2015年职工养老保险抚养比继续保持下降的态势,由2014年2.97:1降至2.87:1,这意味着不到3个在职职工要“养”1个老人。
与之相对应的是,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情况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去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指出:
各个省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数继续保持增长,但参保职工人数负增长的省份已经出现,2014年,辽宁省参保职工人数增速为-0.38%。
参保人员的缴费情况不容乐观,在2006年至2015年,企业部门缴费人数占参保职工人数的比例不断下降,从89.98%下降至80.3%,每5个参保职工中约有1人没缴费。
值得注意的是,在医疗保险上职工退休比较低的问题更为严峻,截至去年底全国28893万职工参保基本医疗保险,其中:
参加职工医保的在职人数21362万,占参保总人数的73.9%,而退休人员总数为7531万,占比26.1%。
去年医疗保险职工退休比(职工人数与退休人员人数之比)为2.84,连续第四年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不到3个人缴费为1个退休职工医疗费用买单的情况较为普遍,24个省份的职工退休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排在31个省份最末尾的黑龙江的医保职工退休仅为比1.65。
8省份可支付月数为个位数
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不断扩大,由2012年的2.3亿元增至2015年的3.4亿元,但可支付月数由2012年的19.7个月下降至2015年的17.7个月(可支付月数指基金累计结余除以每月养老金总支出得到的月数)。
其中,黑龙江、吉林、青海、河北、辽宁、陕西、天津、湖北8个省市可支付月数在10个月以下。
相对于可支付月数的缓慢下降而言,基金当期的入不敷出的现象更值得关注。
报告显示:
去年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和青海共六省份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入不敷出”,而截至2014年底只有河北、黑龙江、宁夏三省份当期收不抵支。
去年东北三省的养老金全面“沦陷”,黑龙江企业职工养老金收入比支出少183亿元,辽宁、吉林也收支相差105亿元、41亿元。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说:“养老保险一定要进行制度转型,医疗保险一定要加强合理控费,这是根本问题。”
实际上,近年来,在社保制度调整的过程中,一些政策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比如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等。
虽然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实施,人社部已经给出了较为明确的时间表,但是,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似乎并未有新的动作。
一位不愿署名的行业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都是必然的,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会像延迟退休政策一样,现在先是探讨,探讨之后就会慢慢出政策,西方凡是执行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职工退休之后都是需要缴纳医保。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