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法制报
【为啥要延迟?】
★人口老龄化
“2015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6.1%,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程度还在持续加剧。”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在这种大背景下,怎么样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怎么样来保证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向前推进,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研究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咋个延迟法?】
★小步慢提,逐步到位
坚持每年只延迟几个月,经过相当长一个时间逐步达到目标年龄。
★区分对待,分步实施
不是对所有社会群体同时实行延迟退休,我们会选择现在退休年龄相对偏低的群体,从这部分群体开始逐步实施。
★预先公告,做好公示
因为这个政策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按照中央的要求,凡是涉及重大民生的政策,都要广泛充分地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目前在政策研究设计过程中,经过一些必要程序之后会把这个方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地听取大家的意见,尽可能地汇集民智,凝聚共识。
【哪部分人先开始】
★退休年龄相对偏低的群体
由于现行退休年龄并不统一,延迟退休面临着谁先谁后的问题。李忠指出,要区分对待,分步实施。不是对所有社会群体同时实行延迟退休,会选择现在退休年龄相对偏低的群体,从这部分群体开始逐步实施。
按照目前的规定,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对于从事井下、高温等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职工,规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55周岁,女职工年满45周岁。
在外界看来,这意味着,退休年龄相对偏低的女职工、女干部可能将首先开始实行延迟退休。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此前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从女干部起步,女干部肯定没意见,身体也能承受得起,社会上也不反对,应该说这是最好的选择,更能够取得共识,遭到的阻力也最小。
【就业有啥变化?】
★延退政策不会影响年轻人就业
发言人介绍,人社部对延迟退休政策出台后对就业、社保的影响已经展开深入研究,基本的结论是不会影响年轻人就业。
“从就业总量看,劳动年龄人口在2011年的时候达到峰值9.25亿人,12年比11年下降345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预示着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快要结束了。”李忠表示,到2030年以后,劳动年龄人口会出现大幅下降,平均每年760万的速度减少,预测2050年会降到7亿人左右。李忠说, 我们从这个趋势看出,未来年轻人不会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很多工作需要去干。
★延退节奏和劳动年龄人口相应
李忠同时表示,基于大的人口趋势,在研究延迟的时候会非常注意把握起点和节奏的。“什么时候开始,不是现在,而是很多年以后。 而实施的节奏是要和劳动年龄人口相应的。”李忠说。
【哪些岗位要延迟?】
★延退人员占据岗位多为制造业
此外,李忠表示,从就业结构看,延迟退休人员占据的岗位多为制造业岗位,而年轻人就业的岗位多为互联网形态下的新产业,两者的岗位不能用数字的增减来衡量。
【养老金咋调整?】
★养老金待遇不会减少
对于延迟退休是否影响养老待遇的问题,李忠表示,延迟退休并不会减少个人养老金的待遇。养老金的待遇无非是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总的计发办法是长缴长得、多缴多得。
李忠说,基础养老金的确定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缴费的基数;二是缴费时间长短。从缴费基数来说,延迟退休后,工资上涨的概率大。从缴费时间来说,延迟退休后缴费时间延长,基础养老金数额自然是增加的。
从个人账户养老金来说,李忠说,主要影响因素就是个人缴存额的多少、月除数(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是多少。养老保险有关文件规定,50岁退休的月除数是190,55岁退休的月除数是175,60岁退休的月除数是139。月除数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小的,越推迟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数额就越会增加。总体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对个人养老保险待遇不会有大的影响。
【专家释疑】
★“小步慢走”大概需要多少年?
人社部的相关负责人在回应延迟退休的话题时,经常会用到一个词:“小步慢走”,如何理解这四个字?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褚福灵:这个“小步慢走”就是要通过相当长的时间,比如说通过三十年或者五十年。比如借鉴美国,他提高两岁,超过65岁提高到67岁大概需要20多年,这大概一年提高一两个月,这样就逐步把这个退休年龄提高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年龄段。
究竟将退休年龄延迟到几岁才算合适?这也是近期学界专家讨论的焦点。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认为,应在2045年使男女退休年龄同达65岁。褚福灵认为,眼下看男性65、女性60是一个比较合适的界限,但也应随着预期寿命的改变,建立一个科学的退休年龄调整机制。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褚福灵:这个“预期寿命”总体来看会越来越长,比如说我们今年收支方面面临着一些压力,那就是要通过一个特算,通过一个公式自动调整,好比说延长一岁,就调整一个月。
★年龄上不一刀切 遵循区分对待原则
由于当下我国女职工、女干部和男性的退休年龄分别有5年的时差,因此在调整退休年龄的进程上,要遵循“区分对待,分步实施”的原则,此外,专家还认为可以引入“弹性退休”的政策,形成对退休年龄的激励调节和约束机制。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褚福灵:以男的为例,可以最早60退休,也可以最晚70岁退休,单位也需要,他还有劳动能力,可以晚退休一些。比如身体状况,不是很能胜任,还可以选择早退,晚退的多拿养老金,早退的少拿养老金。
★我国平均退休年龄为54岁
目前我国职工平均退休年龄偏低,实际上的平均退休年龄只有54岁,是世界上平均退休年龄比较低的国家。综合考虑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基金长期收支状况等多种因素,适当提高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一种必然趋势。
对于这一政策制定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应当综合考虑劳动力供需、教育水平、预期寿命、基金收支等多种因素,统筹协调处理各种关系,其中包括与就业的关系。延长退休年龄从立法到开始实行,有一定的过渡期,并且真正实行后采用小步慢跑策略,不是一步延迟到位。
★发达国际普遍65岁以上退休
国外退休年龄的总体变化趋势,呈现先高后低再逐步走高的趋势。如1889年第一个建立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的德国,最初退休年龄规定是70岁,1908年、1936年,英国和挪威分别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时规定的退休年龄也都是70岁。但随着制度逐步稳定下来,基金不断积累,许多国家下调了以往过高的退休年龄。
近年来随着预期寿命延长、劳动生产强度下降等,许多国家又开始调高退休年龄。以OECD国家(经合组织)为例,从1993年开始,有14个国家已经或者计划提高男性退休年龄,18个国家已经或计划提高女性退休年龄。到2010年,男性和女性平均退休年龄已经比最低点时上升了0.5岁和0.8岁。而根据统计,从2010年到2050年,11个OECD成员国计划将男女退休年龄提高。
目前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在逐步延迟退休年龄。
★日本修宪法保障老年人就业
延长退休年龄从立法到开始实行,有一定的过渡期,并且真正实行后采用小步慢跑策略,不是一步延迟到位。像日本、韩国,从立法到真正实行,间隔13年,美国甚至更长。
但是,间隔不是越长越好,也不是越短越好。太长了,经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原来政策的合理性肯定大打折扣;太短了也带来很多弊端和教训。
延迟退休对部分老年人群确实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无法就业的老年人要有相关福利保障政策。如2004年6月,日本重新修改《老年人就业稳定法》,规定所有企业都有义务雇用老年人。
延退占用的就业岗位并不会绝对地替代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年轻人的就业机会主要还是取决于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大龄技能单一者将受影响
延迟退休对社会而言,增加了劳动力供给;对劳动者来说,一方面增加了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时间,另一方面按照养老保险制度多缴多得的机制,也会增加退休后的养老金,对社会、对个人均有益。
延迟退休对大龄劳动者,特别是技能单一的大龄劳动者的就业有一定影响。为此,需要开发更多的合适岗位,采取有针对性的就业扶持政策,支持这些劳动者就业,加强对大龄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因此,实施延迟退休政策需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尽可能消除消极影响。
【评论】
★延迟应考虑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差距
人社部专家这次关于延迟退休问题的集体解读,无论是从时间跨度还是地域广度的梳理和介绍,乃至政策拟出台的公共管理需求和社会环境变化等因素,都介绍得较为详尽。
然而当前延迟退休问题之所以在国内受到如此瞩目,是因为很难仅靠一些国外数据资料就让大家全盘接受。
对于国内的人均收入水平和国外相关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以及国内的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和其他国家的社会福利保障水平,乃至国内的物价涨幅通货膨胀状况和国外的物价涨幅通货膨胀状况,这些相关问题的官方解读却似乎涉及不多。
不仅如此,相比一些发达国家,其人群收入水平呈现为橄榄核型,中产阶层所占人群总体数量是最多的。而在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拿着各地最低工资的人群,仍是一个相对较大的人数。对于这些低收入群体来说,很多人恰恰是简单体力劳动者,或者属于技能单一的人群。这部分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到了60岁以上,很难期待其还能继续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
目前,我国之所以对于4050人员(指处于劳动年龄段中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者)给与了一些特殊的就业优惠政策,就是因为虽然其本人就业愿望迫切,但随着年龄增长,加上自身就业条件较差、技能单一等原因,难以在劳动力市场通过竞争实现就业。而一旦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将退休年龄延迟至60岁以上,这些老龄就业者将如何通过政策性规定而实现就业,极为引人关注。
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在解读中的一段介绍令人印象深刻,“对于无法就业的老年人要有相关福利保障政策。如2004年6月,日本重新修改《老年人就业稳定法》,规定所有企业都有义务雇用老年人。”
曾有统计一度显示,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对就业的贡献率甚至有八成左右,换言之,约八成就业者是在非公单位。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通常既缺乏财政拨款,又不像一些国企那样占有垄断性资源,因此企业间竞争程度极为充分,职工间基本都是竞争上岗。对于这些广大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如何促进其吸纳老人就业,无疑成为了横亘在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内蒙古客户端编辑 马铃翔)
关注有惊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