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告诉你你也不一定听的职场暗规则

来源:翊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作者:日期:2016-07-29


大多数人都做着一份「还行」的工作。

每天,结束朝九晚五的工作后,我们也许会跟朋友出去逛逛,第二天依然重复同样的生活。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可是,有些人的段位却完全不同。他们在30岁出头时,就已经晋升到管理层,而其他的同龄人此时还在努力打拼。每天早上,他们会从床上一跃而起,充满热情的迎接新的一天,而其他人每周一都要费劲地把自己从床上拖起来。他们通过自己的工作影响成千上万的人们,其他人则整天忙于琐碎的事务。以下是一些他们熟知,而其他人并不了解的道理。


1. 任职资格是可协商的
我还记得小的时候,跟我的(印度裔)爷爷一起去杂货店的经历。他总是仔细查看我们放到篮子里的物品价签。当我们前往收银台的时候,他会做一件让我很尴尬的事儿:他会试着跟收银员讨价还价!然而更疯狂的事情是......这招常常奏效。Noah Kagan(AppSumo的创始人)将此称之为「咖啡挑战」。基本上,只要你走进咖啡店,随便点些什么东西,付钱的时候,要求10%的折扣。如果收银员问你原因,就说,『正当理由』。大多数时候,收银员都会同意给折扣。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看上去都「没得商量」。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搞定它。举个例子,我曾经申请过一个商务拓展职位,它要求3-5年的相关工作经验,而那时我的工作年限为零(那会儿我还在校呢)。所以,我决定向他们证明,我能够带来他们期望的价值。我不是在提交简历后坐等结果,而是走出门去,寻找那些想跟他们建立合作关系的公司,然后把这些公司介绍给招聘经理。我得到了这份工作。

当我在Quora申请一个产品设计职位时,我在移动APP上运行了性能测验,做了一些设计建议,把它发送给设计部门的负责人。
当天他就给我回复了邮件,期望安排一次面谈。
除了像医学、法律这类学术性较强的工作,其他工作的任职资格通常是可以商量的,你只需要证明你能够带来他们期望的价值即可。
人们总是因为不愿「打破规则」,从而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达到目标,而事实上根本不必如此辛苦。
2.「冒充者综合症」是件好事儿

纽约时报曾发送过一篇文章,调查某一群体的人们为何会较其他群体做的更好。
也许这项调查的政治倾向并不正确,不过事实表明,亚洲人通常更容易成功。印裔美国人的年收入通常是$90,000,是国民平均收入中位数($50,000)的两倍。而伊朗裔、黎巴嫩裔以及亚裔美国人的收入,则通常是顶尖水平。据《纽约时报》报道,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来自文化差异。亚裔群体相对而言更易成功,他们有这样几个特征:复杂的优越感;某种不安全感,或是感觉自己做得不够好;克制冲动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到达任何想要去的地方,足够的自律,有一些不安全感,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变成了拥有成功的、有影响力的职业生涯的最佳配方。拥抱「不足感」吧。
3. 现实只是一种错觉
人们所认为的「现实」,完全是由自己的处境决定的。我小的时候,身边有一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朋友,他们的家庭往往受教育程度较低。当他们发现我父亲是位医生时,他们总喜欢说,『咳,太不可思议了!!!』就好像这是一件很不得了的事情。在他们看来,成为一名医生,是非常不现实的一件事。这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成为一名医生罢了。如果有人跟我说他想成为一名医生,我会认为这是一个很容易实现的目标。这是因为,我知道如何考入医学院校,了解这其中的过程,我身边也有一些成功成为医生的人。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你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而别人则认为是疯狂的和不切实际的。拿到研究生学位?如果一个人家里没人上过大学,他就会认为这是不现实。在一家世界五百强公司工作?如果一个姑娘的家人薪水微薄,她也会认为这是不现实的。运作一项几百万美元的生意?如果一个孩子来自上层中产阶级家庭,他也会认为这不现实。向行业里的佼佼者看齐,读他们写的书,倾听他们的访谈,研究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最终,那些疯狂的、不现实的梦想将会变成现实。

4. 不要根据「平均薪资」或是就业情况选择职业
当你努力想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时,「平均水平」对你毫无用处。当人们说『写作赚不了钱』时,我笑了。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已经赚取了可观的五位数收入,帮助数百人找到了中意的工作,拥有了超过九千人的读者群。能这样成功的,显然不止是我一个人。在很多领域,那些努力想要「伟大」的人,往往会拥有更多的金钱和成功。其他的人不过是争抢一点残羹冷炙罢了。在工程学领域,我们也会看到同样的现象,最好的程序员常被Google这样的公司雇佣,其他人则尝试通过在线编程教程在科技浪潮中淘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把它做到「伟大」的程度。所有的一切都会随之而来。
5.  选择一位老板,而非一家公司
人们常常觉得,如果能在Facebook或者Goldman Sachs(高盛)这样的公司找到一个职位,以后的生活就不用愁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只有跟对人,才是成功的关键。如果你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跟那些成功人士一起共事,同时还能进入他们的「小圈子」,你会拥有比之前多很多的机会。举个例子,我曾经与NYT的畅销作者Ramit Sethi一起共事,他把他的社交圈子介绍给我。随后,我得到了在几家顶级营销公司工作的机会。
跟对人,比找对公司更重要,他们会带给你更多的机会。你会避免犯很多错误。
6.  别害怕薪水低,能力提升最重要
对冲基金经理Stanley Druckenmiller,曾经这样说:在职业生涯早期,如果要在一位很棒的导师,和一份高薪之间做选择,你要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在你的能耐还不够大的时候,别急着离开你的导师。许多人都目光短浅,只为得到眼前的一点利益,就放弃了为长期收益而做努力。比如选择一家令人羡慕的大公司,而不是去思考自己的长期目标是什么。别害怕,今天退后一步,是为了明天能前进两步。
7.  能带你冲到第一级的,不一定能带你到第二级
在职场早期,技能是最重要的。努力尝试Excel、编程或是产品设计,做到最好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技能对你的影响没那么重要,你要开始尝试如何跟他人更好的沟通。大多数人认为,只要他们的技术足够好,一切都会好起来。这点当然没错,可这些远远不够。除了业务精专,你还要知道如何驾驭办公室政治。你得明白如何给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你得清楚你的公司需要什么,把这些东西给到它---即使并没有告诉你它要的是什么。

8.  真正的教育从大学毕业以后开始
大多数人认为,他们离开学校的那一刻,就是教育的终结,这真是令人悲哀。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课堂上所学的东西,在现实世界中并无用处。成功人士每周读一本书。他们听播客,参加会议,阅读研究报告,或是跟那些做大事的人一起聊天。这就是他们能够把一些看似并无关联的主题链接起来,以这样的视角让更多的机会落地的原因。这也是他们能够跟其他人不同,以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原因。
9. 争取更多曝光的机会
曝光就是杠杆。— Gary Vaynerchuk当你完成专业工作之后,把它写下来,发布到网上。曾经对你有用的知识,也许会帮到跟你同样遭遇的人。足够的曝光,会为你建立起信用体系。你拥有的听众越多,就会有越多的人拿你当回事儿。
10. 别把自己的成功「外包」给公司
硅谷有位著名的风险投资家想要在一家咖啡店工作一个月。想象一下。一位疯狂的、成功的CEO就站在收银台后面,他要为人们下订单、端咖啡,提供服务。大多数人会觉得这工作实在是太乏味了。可是,他想了解商店内部的运作,他想要了解后勤、体制、瓶颈、效率低下,客户到店频率等等,这是最好的方式。大多数人认为在麦当劳、星巴克这样的公司工作挺糟糕的,但是在这样的大公司工作,对未来的成功大有好处。对于有些人来说,在麦当劳工作,可以学习商业运作,后勤管理,战略管理等等,等到日后开办一家特许经营商铺以后,在连锁快餐业工作的这段经历,将是非常有价值的。实际上,一家公司的好坏完全由你决定。工作总是有好有坏,它取决于你如何对待。
11.  真正的赢家从来不走「前门」
Alex Banayan 曾经说过:那些特别成功的人们,对待生活、生意以及成功的态度,就像他们进入夜总会一样,总是会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路是走前门,99%的人们排好队等着进门。第二条路,供亿万富翁和皇室成员通行。然后呢,就是......第三条路。你可以跨过等候线,穿过走廊,爬上垃圾桶,撞开大门,敲开窗户,或者悄悄溜进厨房。无论怎样,总是有路可走的。那些取得非凡成绩的人,总是不走寻常路的。如果人人都用惯用的方式,没有人能取得非凡的成就。令我感到奇怪的是,人人都想找到理想的工作,这些工作竞争异常激烈,可大多数人只是通过在线提交简历,就想要得到它。这场游戏的名字就是:注意你身边的「暗规则」,在人们开口问你之前,把他们想要的拿出来。这样,你才能赢。

原文标题:Career Advice No One Tells You

作者:Raghav Haran

译者:素丸子

来源:简书



在线客服 计算器 意见反馈

BMFWDT

社保交通咨询请关注便民服务大厅公众号

点击可复制微信关注公众号,找人工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