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如果分析收入构成的话,其实可以发现,美世、翰威特和TW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于数据业务,主要是两块数据,一个是薪酬数据调研,一个是组织诊断的数据,比如员工敬业度之类的。另外一块占比较大的是外包以及BENEFIT精算的业务,我大概09年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看过几家上市公司的年报,依稀记得美世和翰威特的外包业务在全球收入占比较大,而TW的福利精算业务很有特色,包括在上海还有一个这样的团队。而HAY基本专注于咨询业务,当然他家的薪酬数据号称是全球数据量最大的,但是如果从收入贡献角度而言对于HAY整体是很小的。如果只比较咨询业务的话,几家的收入差距将会显著缩小。全球情况不知道,但是在中国区应该是在一个量级的。
从几家公司的特点而言,美世等三家基本属于数据流,依托于他们强大的数据资源来开拓项目,尤其是薪酬类的项目。在中国,TW在银行、基金和证券行业几乎形成了数据垄断,通过薪酬调研数据的搜集,TW能够从中获得各家企业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业绩目标等非常多的信息,因此TW在国内金融行业的薪酬绩效项目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尤其在券商和基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概在07年还是08年,TW和RB一起组成了竞标综合体获得了海通证券一个千万级别的大项目,这个项目是RB主动联系TW一起竞标的,竞标综合体PK掉了很多比RB大牌的战略咨询公司,这个项目对于咨询行业的意义我认为在于将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真正打通,放在一起来考虑,避免了很多时候找了一家战略咨询做了战略,然后再找一家人力资源咨询来做组织架构、部门职责、岗位设置和薪酬绩效,这个衔接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不划算的,不如在战略规划的时候就直接引入战略实施的公司。当然这个大项目大头被RB拿走了,TW只拿了零头,这其实也是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在市场上的悲哀,与战略咨询相比叫不上价。
再来谈谈HAY。与数据流相比,HAY在业内是属于学术派,与哈佛大学从60年代就开始合作,现在在波士顿还有一个麦克利兰中心,从事研究工作。世界上第一套JE方法论海氏评估法(个人认为现在其他的方法基本都是海氏评估法的变形而已,而且还比不上它的逻辑严密性)。随后又是第一家把素质和情商两个概念在全球进行推广并进行商业化的公司(素质和情商的概念是由前哈佛大学心理系主任麦克利兰创办的MACBERG公司最先提出的,HAY在70年代收购了它),基于素质和情商,HAY在领导力发展方面形成了非常严密的体系和方法论,在全球领导力发展领域是毫无疑问的第一名(第二名是DDI,个人认为和HAY有很大差距)。HAY领导力发展方面最著名的项目是90年代开始两次帮助IBM通过构造素质模型,对中高层团队进行测评选拔实施战略转型,IBM90年代在郭士纳的带领下成功翻身我认为HAY功不可没。不过搞笑的是,IBM在转型成功后也开始对外提供领导力发展的咨询,方法论等都是脱胎于HAY的东西,然后自我标榜说这味药就是我自己吃的,效果很好。目前IBM在领导力发展方面的项目对HAY已经开始有一定的冲击。
刚才已经谈到,美世等三家一个很核心的业务就是数据业务,数据业务的工作比较枯燥,主要就是打电话给客户希望他们能参加调研,然后搜集数据,处理数据,最终形成行业报告,对于咨询项目的参与较少,我相信这不是坛友们所希望的咨询生涯。不过要指出的是从事这块业务并不等于职业生涯的发展不好。举个例子,TW在证券基金行业形成了数据垄断,每一位TW证券基金行业的调研负责人最终都去了基金公司,薪酬非常的高,现在很多企业都需要做薪酬改革,如果从咨询公司招人要么招咨询顾问,要么就招薪酬调研的人,从要价来看,薪酬调研的人要价显著低于咨询顾问。
从几家公司的大客户来看,都有自己比较稳定的核心客户,我指的的核心客户并不是说某家企业只找某一家来做项目,而是说会持续的找、或者是核心、标杆性大项目找了某一家公司。大概数几个吧:华为之于翰威特,一个号称1200万美金的人力资源转型项目(09年前,HAY是华为合作最多的咨询公司,但是HAY却丢掉了华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人力资源咨询项目);平安之于韬睿惠悦(深发展与平安银行的整合,由MCK主导,人力资源模块由TW承接。这一块值得一说,本来平安一直只与HAY谈,但是在价格上卡壳了,HAY对于价格非常坚持,最后才找的TW,TW以HAY要价的三分之一把这个项目拿下。个人认为HAY应该降价的,因为这是个标杆项目,几家公司的要价风格将稍后介绍);中集集团之于美世;华润集团之于HAY。
整体而言,仅咨询业务,几家公司应该是半斤八两。TW主要是数据驱动,美世我个人认为是由于全球品牌驱动(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公司)、HAY由理论工具驱动,而翰威特比较综合。